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思想認識,在社會實踐大課堂中堅定信念、磨砺意志、增長才幹,2022年7月16日至18日,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英雄說團隊前往桂林市全州縣開展“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分為“追憶湘江戰役”和“情暖八桂老兵”兩部分開展,追憶革命故事,走訪抗戰老兵,收集紅色資源,憑吊紅色遺迹,傾聽紅色故事。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豐碑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全州有這樣的一句民謠,描述在長征中關系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湘江戰役的戰争場面。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先後突破了國民黨軍的三道封鎖線後,于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湘江上遊廣西境内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餘人損失至3萬餘人,因此湘江戰役也是長征中最為慘烈的一戰。

腳山鋪阻擊戰示意圖
7月16日下午,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英雄說團隊來到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紀念園位于全州縣才灣鎮腳山鋪,是湘江戰役三大阻擊戰之一腳山鋪阻擊戰舊址所在地。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英雄說團隊在紀念館前合影
胡雅馨是紀念館的一名全職講解員,也是一位“紅三代”。她的爺爺是紅一軍團的一名紅軍戰士,于1934年11月途經桂北,在湘江戰役中身負重傷,全州百姓冒着生命危險收留了他,于是他們一家便在全州紮下了根。
她曾于2021年作為二号預備講解員接待了習近平總書記。總書記說:“到廣西來全州看看湘江戰役,是我多年的一個心願”,這句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說:“我們紀念館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批示建成的,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百忙之中來到了現場,我的内心充滿了震撼與感動。”
她還向團隊成員分享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全州縣2019年紅軍烈士遺骸收殓保護工作中,工作人員在全州縣兩河鎮的耳木洞及周圍挖掘到30具完整的烈士遺骸和3000餘塊零散遺骸。據她介紹,當時這些掉隊的紅軍傷員不願做敵軍的俘虜,因此與敵軍在這裡展開激戰。最後,敵軍為逼迫傷員出洞,将硫磺和辣椒做成的“煙霧彈”丢進洞中,将所有傷員活活熏死。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在耳木洞旁邊的崖壁下發現一副完整的烈士遺骸,遺骸的形态是倚靠着崖壁,右手伸向不遠處的一個瓷碗碎片,經過工作人員的DNA鑒定,這位烈士當時隻有13歲。“我覺得在我的講解過程中,這樣的故事最觸動人心的。”胡雅馨說道。

2019年在耳木洞發掘的碗片

團隊成員與講解員胡雅馨合影
團隊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一起參觀了紀念館,團隊成員認真聽取紅五軍團第35師師長陳樹湘斷腸明志、紅一軍團二師五團政委易蕩平舍生取義等英雄事迹,感受紅軍烈士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對革命的赤誠忠心。

描繪陳樹湘斷腸明志故事的油畫照

易蕩平同志生前穿過的蓑衣

描繪紅軍過湘江時慘烈戰況的油畫
随後團隊一起前往紀念園的憑吊廣場,站在以陳樹湘為典型代表的巨型浮雕前緬懷紅軍烈士。浮雕的後面是一片烈士林,烈士林裡有85塊刻了編号的石頭,後方安放着85個棺椁,收殓了相對完整的烈士遺骸51具,零散的遺骸4086塊。這些無名英雄長眠在此,他們背靠米花山,面朝湘江,以石為碑。“因為大多數烈士的名字我們無從知曉,所以我們紀念園的概念就是‘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豐碑’。”講解員說道。

湘江戰役紀念園的憑吊廣場
湘江血戰第一渡,人去樓空江水愁
大坪渡口位于鳳凰鄉與紹水鎮的交界處,是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的第一渡。1934年11月27日淩晨,在夜色的掩護下,紅一師二團、紅二師主力随軍團部趁桂軍南撤之際,從大坪渡口渡過湘江,成為湘江戰役中最早渡過湘江的部隊,而大坪渡口也成了中央紅軍最先突破的湘江渡口。大坪渡口是電影《長征》、《我的長征》、《長征從這裡走過》的拍攝地。

大坪渡口
7月17日下午,英雄說團隊一行前往大坪渡口,江柳依依,碼頭的老青石在默默講述着那段古老而悲壯的曆史。20世紀中後期,大坪渡口有一艘能載汽車和容納100餘人的大鐵船,供過往行人來回擺渡。1996年,随着渡口稍下遊位置的大坪大橋的修建,現在的老渡口成了村童戲水、村婦洗衣、漁民捕魚船停泊的地方。渡口附近的古建築還保留得非常完整,成員通過對古築的觀察,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大坪渡口所發生的激烈戰鬥,感悟革命先輩們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大坪渡口旁紅軍留宿過的曆史建築

紅軍渡過湘江的大坪渡口合影
青山處處埋忠骨,紅軍故事代代傳
7月18日上午,團隊從全州出發,乘坐一小時公交車到達位于才灣鎮的小塘底村。據村民馬祖純介紹,他在年幼時聽父親馬善清講述過救助紅軍傷員的故事。馬善清在家附近看到一位掉隊的紅軍傷員,将他請到家中吃飯休息,采藥為他療傷,并将紅軍安置在當時村裡的祠堂。奈何紅軍傷勢過重,第二天在井邊喝水時犧牲了,馬善清連同村裡的其他村民将紅軍葬在水井附近。救助紅軍的故事代代相傳,盡管紅軍烈士的名字無人知曉,但是每逢清明村民們都會自發地前去祭祀。

馬祖純向團隊成員講述紅軍的故事

紅軍烈士曾經居住過的祠堂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團隊跟随村民馬光義一起前往紅軍墓祭奠紅軍。走過古老的石闆路,擡頭可見高高拱起的紅軍墓,這是讓村民們感到很奇怪的,這個紅軍墓一直是原樣子,不像其它墓一樣因為時間的流逝而矮化。

團隊成員跟随村民前往紅軍墳

紅軍犧牲前喝水的水井

村民自發挂上紙花祭奠的紅軍墳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長征:“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産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 。”而“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的壯烈一戰,是決定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曆史事件。”湘江戰役在長征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唯有銘記曆史,才能砥砺前行。本次暑假社會實踐活動,英雄說團隊參觀了湘江戰役紀念館,走訪了紅軍走過的曆史遺址,了解了全州縣的紅色文化,感受根植在全州人民心中的紅色精神。相信團隊成員們一定會将“勇于勝利、勇于突破、勇于犧牲”的湘江戰役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廣大青年也将謹遵習近平總書記教誨,繼續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更好地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榮使命。

文字/馬婧 楊思穎
圖片/楊思穎
視頻/張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