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我院邀請中國新聞獎獲獎者到學院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公開課

2022/11/17 11:56  王雨馨、楊佳鑫、葛瑤  閱讀:

1115日,我院邀請獲得32屆中國新聞獎廣西4件獲獎作品的主創者到學院舉行課程思政教學公開課。教學公開課在學院融媒體中心進行,學院領導、全體專任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近百名師生參加聽課。活動由播音與主持藝術系主任宋存傑老師主持。

 

教學公開課


教學公開課現場

 

公開課開始前,學院黨委書記唐興為張雷、陳雨燕、陽岌、劉凱四人頒發“新聞傳播教學業界導師”聘書。

 

4位中國新聞獎獲獎者頒發“新聞傳播教學業界導師”聘書

本次教學公開課,共分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由李時新副教授主講《新聞學概論》課,他介紹該課程是讓同學們掌握新聞理論的基本知識與觀點。他邀請獲得第32屆中國新聞獎通訊類二等獎作品“跨海建大橋,不砍一棵樹”作品的主創者張雷,分享其采寫過程,表示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寫好新聞的關鍵。現場回答了同學們提出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兼顧嚴謹性和生動性的問題。對此,他認為新聞語言一要準确,二要客觀,三要簡練,四要通俗,并建議同學們在新聞寫作中多用短句。任課教師李時新老師對其新聞作品進行專業的點評和學理的分析,與獲獎者密切配合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的理論實踐新聞課。

 

張雷記者介紹通訊《跨海建大橋,不砍一棵樹》的采寫過程

 

李時新副教授對獲獎作品進行點評

 

教學公開課的第二部分,是由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丁騁主講《新聞采訪與寫作》課,她介紹該課程在新聞業務系列課程中起到打頭陣、打基礎的作用。她邀請獲得第32屆中國新聞獎典型報道類三等獎作品“以生命擔使命,以忠誠鑄警魂”主創者陳雨燕,講述了自己團隊的采訪過程,強調在典型報道采訪中做足前期準備、找準采訪對象以及留心細節的重要性。現場回答了學生提出的如何在報道中找準典型性的問題。陳雨燕表示,要通過把握人物的時代性、典型性以及真性情來寫好典型報道。

 

 

陳雨燕記者分享典型報道的采寫方法

 

丁騁副院長對獲獎作品進行點評

 

在第三部分《播音發聲》課程中,李朝珍教授介紹了該課程對播音專業學生系統掌握播音發聲知識、糾正不科學發聲習慣、提高聲音表達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她邀請獲得第32屆中國新聞獎新聞直播類三等獎作品“稻花香裡話小康”的主創者陽岌,展示如何選大IP、選熱點、選特色的技巧方法。李朝珍教授認為,該廣播作品通過記者連線、錄音報道等多種形式展現壯鄉文化,結構精妙,内容豐富。

陽岌總監講述新聞報道選材特點

 

李朝珍教授講授《播音發聲》課程

 

在教學公開課第四部分,易文教授主講的《東盟傳媒研究》上,她介紹該課程分為知識層面、實踐層面、國際層面三個層面,旨在培養新時代國際傳播人才。她邀請獲得第32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三等獎作品“中國—東盟青年主播創造營短視頻系列”的主創者劉凱,分享了“中國—東盟青年主播創造營”短視頻系列作品。他認為該新聞作品能脫穎而出,在于巧設立意,以體現新型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易文教授高度贊揚該短視頻系列作品蘊含的中國式發展的理念和智慧,抓住了年青活力的特點。

 

劉凱總監分享創作曆程

 

易文教授對作品進行點評

 

李慶林教授在對本次教學公開課進行教學總結時指出,希望同學們要積極學習優秀的新聞作品,學好新聞專業基礎知識,培養新聞實踐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李慶林教授進行教學總結

點擊看視頻

 

文字:王雨馨

圖片:楊佳鑫、葛瑤

責任編輯:龐惠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