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系列評選活動已圓滿結束,我院吳海榮老師榮獲“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導師類)”稱号。這位從教25年的資深老師,在“健康傳播”研究方面成就顯著,曾開展狂犬病風險交流效果研究,參與制作包蟲病科普電影《格桑花開》,在“人病獸防”健康傳播領域所做工作獲得全國動物衛生系統的認同和肯定。
在得知自己獲得“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的稱号時,吳老師激動地笑着說:“我當然很高興!”接着起身從抽屜中拿出了一沓明信片,回憶着今年剛畢業的學生給他的“驚喜”,再說起同學們當時送上的真摯感謝和一束束鮮花時,吳老師眼裡充滿了欣慰。

循循善誘,激發學生潛能
吳老師任教新聞傳播研究方法和新聞策劃兩門課程。
吳老師的課上鮮少靜默,還常常會迸發出“新點子”。“我喜歡和同學讨論,研究方法課,不喜歡同學們隻是帶着耳朵聽課。”吳老師更希望大家通過準備、思考和交流來探讨。從教二十多年,每次上課能從同學們的探讨中發現新事物、新知識,積極參與和思維創新往往會給課堂增添樂趣和新鮮感。
吳老師曾遇到一位研究生,性格很内向,話也不敢多說。于是,他就在平時的課堂上慢慢引導,鼓勵這位同學敢于交流,不怯場。“你試一次,可以的!”在挑戰杯項目中,安排她帶領小隊,和村民協調,進行調查研究。剛開始的她很不習慣,也不敢去做,在之後慢慢地鼓勵和嘗試下,她也就敢踏出了第一步,最後調研報告完成得很不錯。
“畢業之後,她還很感謝我幫助她改變了自己,她的父母也很驚訝她開朗的性格,和從前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談到學生的成長,吳老師的眉眼間都是藏不住的欣喜。
因材施教,尋找自身定位
吳老師不僅在專業學習上傳授知識,也給在迷霧中前行的同學點上一盞明燈。
教學中仔細耐心地輔導學習,注意到有同學考研項目合适的,吳老師會熱心地帶着一起做。同時也鼓勵學生積極和同項目的研究生交流考研技巧和經驗,在他看來,對于本科同學來說,和優秀學長學姐交流,能夠減輕學生對未來的迷茫。
在交流“你眼中的吳老師”時,李佳訊積極和我們分享着:“老師很鼓勵學生們根據自身興趣進行科研與實踐,總是笑意盈盈地答疑解惑。” 而笑盈盈的同時,吳老師在學術問題上的要求又十分嚴格。他會根據學生進度與情況,額外加強在周末的開會,與學生一起分析知識點,查漏補缺,看文獻,提高研究生們的交流能力和文獻積累。
生活中,吳老師也很樂意去和同學去聊天談心,“求學路上不好走,我願意幫一幫他們。”“沒有什麼非學不可,隻有适合你的方向。” 這是吳老師給學生分析畢業後面臨的無數選擇時的鐵原則。作為老師來說,學生讀博可能在面子上會好看些,但他還是堅持要挖掘學生自身的最大優勢,讀博考研隻是一種發展方式。
這樣的話他對很多學生說過,不少同學也就此詢問本心,找到了合适的方向。吳老師所帶過的學生,有在江蘇電視台工作的,亦或是選擇了其他道路的同學,都做出不錯的成績,有些還拿了中國新聞獎等等。
從事教學,保持從教初心
吳老師原來是記者出身,1997年畢業留校做老師。盡管内心更喜歡做記者,但吳老師在初次任教時,考慮最多的是怎麼做好老師這個職業,怎麼把課上好。
說到教學初心,吳老師正了正身子,“當老師就要把這個職業做好。”有過記者經曆的他,把這個學科知識和做記者時的經驗和認為重要的東西加入到課堂中,傳授給同學們。之前在外面辦八桂都市報,廣西商報等都市類報紙,現在在學校做老師,吳老師認為自己也需要提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素養。
從教25年,在專業領域成績斐然的他卻認為得到同學們的認可真的比拿到專業獎分量還重,能師生相處幾年,也是一種緣分。若這段經曆能成為同學們美好的回憶,他深感值得。
談及對未來的教學展望,吳老師的眼裡透出堅定,坦率道:“我就按照現在這樣做。”能指導來幫助同學們解決一些迷惑,得到成長,是他所希望的。
記者/張曉陽
信息來源/吳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