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應廣西本科高校新聞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我院的邀請,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隋岩教授作了題為《應用學科中的理論研究及論文寫作》的線上學術報告。教指委主任劉洪教授主持了本次講座,我院有100多名研究生參與了本次學術講座。

劉洪教授主持講座
本次講座以飛速發展的科技與社會為傳播提供了成長的沃土為背景,分析了現代人的媒介生活以及新聞學科研究中常見的問題,并從三個方面進一步闡述了應用學科論文的寫作方法。
隋岩教授認為,如果要做好研究,首先要對學科有清晰的認知判斷。他指出,新聞學科變化極快的原因有兩個:直接原因是技術,深層原因是社會。

隋岩教授在講解社會與傳播的關系
在此基礎上,隋岩教授表示,我們在進行新聞學科的研究時,不能一味地追逐浪潮,要重視經典理論,要站在經典的肩膀上探索。他給出了兩種對待經典理論的方式:一是要敢于質疑,但質疑的前提是細讀原理論;二是可以發展經典理論,這樣是對理論生命力的延長,也是繼承與發揚理論的榮光。

我院學生線上觀看講座
最後,隋岩教授說道:“學術的研究是精英式的研究,希望作為新聞學子的我們,對于學術上的研究不隻是停留在現象上,要追求時間上的穿越。”

隋岩教授在表達對同學們的期待
主講人簡介:
隋岩,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現代傳播》主編。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新聞出版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傳播學會會長。著作和論文分别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研獎一等獎、北京市哲社獎一等獎、二等獎和吳玉章獎等。完成國社科重大招标、國社科重點、教育部哲社後期重大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1項。獲得研國社科重大招标、國社科重點項目2項。代表作《符号傳播模式》和《符号裡的中國》在美、俄、韓出版英文、俄文、韓文版。代表作《群體傳播時代:信息生産方式的變革與影響》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11期。代表作《網絡叙事的生成機制及其群體傳播的互文性》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2020年第10期。
圖文/趙鑫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