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青春榜樣|張銘麟:抓住機會,勇敢突破

2022/06/12 15:01    閱讀:

 編者按

夏天和畢業如期而至,光陰猶如白駒過隙,攜夢而來的學子,用時光寫下青春的堅持與向往。畢業的離别不是終點,而是彼此懷揣着夢想,乘風破浪,奔赴下一段旅程的起點。過去的時間裡,大家用汗水探索着這份叫“青春”的寶藏,大家都是青春最好的模樣。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官微特推出“青春榜樣”欄目,帶大家認識我院優秀畢業生學子,走進屬于他們的西大時光。

本期為“青春榜樣”第八期,讓我們來聽聽2018級新聞班張銘麟的故事吧。


個人簡介

張銘麟,中共黨員,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2018級新聞學專業本科生,現任新聞181班學習委員,新聞專業學生一班黨支部青年委員。本科加權成績排名2/83,綜合測評成績排名1/83,推免至重慶大學新聞學院。

獲獎經曆


201912月獲2019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學金;

202012月獲2020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學金;

20199月獲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獎;

20195月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NECCSC類優秀獎; 

20207月獲第六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銅獎;

2018-20192019-2020學年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優秀學生(學習優秀類)一等獎; 

2018-20192019-20202020-2021學年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優秀學生幹部榮譽稱号;

2019-2020學年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優秀教學信息員榮譽稱号;

2019年度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号;

20223月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畢業生榮譽稱号;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開放式讀書活動優秀讀書報告一、二、三等獎;“三個一”寒暑假調研報告一、二等獎;讀書好聲音演講比賽二、三等獎。

 

實習實踐經曆

20197月赴延安參加由鄭保衛老師帶隊的紅色新聞溯源之旅主題調研活動,調研報告獲評優秀調研報告。

2021年底于廣西日報、河北工人報等媒體實習,策劃并采寫廣西海内外高端人才創業創新示範基地高層次人才風采錄第二屆廣西農民工創業大賽特色項目風采錄壯鄉土地上創新創業的新地标等整版專題通訊,部分作品被人民網、新華網、中工網等主流媒體轉載。


 

獲得優秀畢業生的感想

從我的求學經曆來看,自己遠算不上是那種特别“聰明”或者說是“出衆”的人,能夠獲得這項榮譽,我覺得更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有幸遇到了許多良師益友,他們或在為人處世上真誠大方,或在待人接物中細心謹慎,或在學術研究與個人志趣上不斷耕拓、不言放棄,這些美好且閃光的品質不斷地影響和塑造着我,推動我做正向的改變。因此,優秀畢業生的榮譽于我而言,一是肯定,二是激勵和鞭策。它就像是在沙灘邊上偶然得之的一個美麗貝殼,撿到貝殼固然歡喜,但我們面前還有一片汪洋,一片不應止步于此的求學之海,希望未來無論是讀書或是工作,我都能夠繼續見賢思齊,向身邊的良師益友們學習。

 

學習和工作經驗分享

回顧本科四年的學習生活,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習需要腳踏實地。這裡的腳踏實地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完成作業時的不拖延、學習心态上的戒驕戒躁以及缺乏目标時的“不擺爛”。我知道當下越來越多的同學可能早早樹立了保研或考研的想法,有這種想法是非常好的,但這個過程卻是漫長且曲折的,人很容易就懈怠或放松了。因此,我真誠地希望大家一旦有了想法和目标并想清楚後,就堅定不移地去做,腳踏實地做好當下能走的每一步。大一大二時,可以趁課業相對輕松多參加大創、互聯網+、挑戰杯這類賽事活動,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鍛煉綜合素質。如果想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多在課堂回答問題之外,還可以嘗試參加學院的演講比賽,始終保持一種不畏難不畏錯的心态。其實一路走來,我越來越相信,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如果這是一件我們真的想去完成的事,那麼就有無數種途徑可以抵達彼岸,去抓住能抓住的每一個機會,懈怠時及時調整和反思,就不會因為錯過而後悔。

工作上,我實習的經曆主要集中在媒體,這些經曆讓我得以短暫地褪去學生身份轉而以一個記錄者的視角接觸、觀察和報道周邊的人、事、物。在報社實習的過程中,我看到了“記者”身上的十八般武藝,我的實習指導老師極為擅長寫綜述,他的文字精煉,用詞精準,每個活動現場他隻要幾分鐘就能迅速搭建好邏輯框架并指導我從何入手,這樣的能力與經驗我望塵莫及。他讓我知道了一名高素質記者既要成為一名“雜家”,也要是一名“專家”,才能搭建好自己擅長的領域和立身之本。負責版面核改的老師,每次編輯稿件都會逐字逐句反複斟酌,為了一個數據打好幾個電話進行核實,像追問“禁忌症與禁忌證”、“組分與組份”的區别等是常有的事。

在媒體實習的經曆使我感受到了記者和編輯的嚴謹和認真。因此,實踐出真知,我覺得一些東西是我們在課本上感受不到的,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多去實習、多多嘗試。如果是對傳統媒體感興趣,可以主動打電話詢問報社是否需要實習生,申請去坐班或者線上實習;如果是對互聯網大廠感興趣,可以向字節、騰訊、網易等投遞簡曆,真正體驗一下大廠的工作節奏和情況;如果是不清楚未來的職業方向,可以趁着假期體驗不同的單位,找到自己的志趣。

大一時我曾經很多次懷疑過,自己是否适合學習新聞專業。用現在的話來講,我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症”,不擅長和陌生人打交道。因此,我曾動過轉專業的念頭。但是由于讀書報告獲獎,我獲得了一次跟随學院老師赴延安參加“紅色新聞溯源之行”主題調研活動的機會。在這次難忘的經曆中,我真實地看到了一群“新聞人”在面前“戰鬥”,好像觸摸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逐漸堅定了學習新聞的志趣。所以,無論是去實習還是參加實踐活動,都是給自己的一次機會,可以多去嘗試,将所學與所感融會貫通。

恩師難忘

在我的求學的路上,新聞學院的每一位老師都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在這裡,我想特别感謝其中的四位老師。

第一位是丁騁老師,丁騁老師的教學風格生動活潑,在融合新聞學課堂上,她會運用大量生動的報道案例來講解原理和知識,這不光輔助我加深對融合新聞的理解,也極大地豐富了我參加夏令營時的“案例庫”。

第二位是汪苑菁老師,汪老師是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從選題設計到論文的撰寫與修改,我自始至終都得到了她深入細緻的建議與幫助。汪老師嚴謹的治學态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時時刻刻鞭策和指引着我。

第三位是李時新老師,李時新老師曾教授我們媒介批評,這門課讓我喜歡上了寫時評,同時也讓我明白何為辯證思維和批判性的眼光,為我打開了重新審視新聞事件和新聞報道的視野。這種批判性思維對我日後研究生階段進行新聞倫理方面的思考也助益良多。

除此之外,我還要特别感謝我的班主任王輝老師,在我保研過程中遇到迷茫和困惑時,他給予了我無私的支持和幫助。


給學弟學妹的寄語

大學本身是一個過程,在這裡,我們擁有很多可以去試錯、去勇敢和去突破的機會。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倦怠的時刻,但在我看來,隻要我們踏踏實實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抓住能抓住的每一個機會,就不會因為錯過而遺憾。


文字/張銘麟 張昕怡

圖片/張銘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