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新聞學者的外交公共意識與國際傳播素養|鄭保衛教授在學術研讨會上作主旨報告

2022/04/10 16:28    閱讀:

49日,喜迎二十大系列學術活動——新時期中國共産黨海外形象建設學術研讨會暨第二屆公共外交與國際傳播惠園論壇通過騰訊會議在線上舉行。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特聘君武榮譽教授、我院原院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鄭保衛在會上作主旨報告。

   

學術研讨會海報


會上,鄭保衛教授以《新聞學者的外交公共意識與國際傳播素養——基于氣候傳播實踐的思考》為題作了主旨報告,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對于我國氣候傳播實踐的體會,報告内容包括我國氣候變化的海外形象、他本人與氣候變化傳播之間的關系、氣候傳播中的公共外交以及國際傳播中的氣候變化。

在氣候傳播實踐的經曆中,鄭保衛教授深刻體會到我國在國際氣候變化領域,從參與者到貢獻者再到引領者的改變。他提到,2015年在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我國為巴黎協定的通過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展示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資源以及中國力量。

本着在國際平台上不能求委,不能失聲,不能啞語,不能任人擺布,以及我們要講好中國氣候傳播故事,傳播好中國氣候聲音,維護好中國氣候形象的初心,鄭保衛教授于2010年組建了中國氣候項目傳播中心,并在同年五月份舉辦了首屆主題為氣候·傳播·互動·共赢的國際研讨會,首度呈現出氣候傳播機制。

鄭保衛教授在研讨會上講話截圖


此外,鄭保衛教授還向大家分享了2010年坎昆全球氣候變化大會的民間交往經曆,深刻體會到民間對外交往意義重大。他強調,公共外交應當是來自民間的、非官方的對外交往活動,應該是出自民間組織和公民個人的自覺性,是對官方外交的有益補充。

談到國際傳播中的氣候變化,鄭保衛教授就如何掌控氣候話語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要做好戰略地位,掌握行動策略,講求傳播技術,要解決傳播什麼和怎麼傳播的問題。就如何傳播的問題,鄭保衛教授表示,要早報道,多報道,報道清楚,構建五位一體的氣候傳播行動方向。

會議最後,鄭保衛教授做出簡要總結:要增強公共外交意識,掌握公共外交技巧,提升國際傳播影響力,塑造中國氣候形象,擔負起新聞學子的責任。他希望通過這些實踐的分享,為解決怎麼利用公共外交,怎麼做好國際傳播,怎麼塑造我國良好海外形象等問題貢獻新聞院校學者專家的力量。


圖文/周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