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重視本土因素 追求理論創新|我院邀請蘇州大學傳媒學院賈鶴鵬教授作線上講座

2022/01/22 16:56    閱讀:

1月22日晚,我院邀請蘇州大學傳媒學院賈鶴鵬教授作題為《從偉大抗疫精神看本土理論創新——兼談基金申請得失談》的講座。本次講座在騰訊會議線上舉行,由學院氣候與健康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吳海榮教授主持,副院長王輝以及100多位師生在線聆聽。


賈鶴鵬教授開始線上講座


講座伊始,賈鶴鵬教授介紹了蘇大科技傳播團隊對偉大抗疫精神的實證研究,并從《我為國家戴口罩—抗疫精神的實證解讀》《我為國家打疫苗—家國情懷如何預測新冠防疫接種意願》《山河無恙,感恩祖國—對抖音新冠疫苗接種視頻的大數據分析》等一系列科研論文中總結成果:中國公衆的愛國情懷與他們的防疫和接種行為(意願)顯著相關;但是迄今為止,家國情懷并沒有被納入到主流傳播學中,這為本土理論創新提供了機遇。


接下來賈教授分享了抗疫精神研究的理論創新與對科學與健康傳播的啟示,他表示必須重視要中外健康與科學傳播的本質差異,也就是個體說服與集體行動的差異。賈教授還提到對于中國的科學與健康傳播學者而言,基于國際上已經發展成熟的理論探究本土問題,可能忽略了本土問題中一些獨特的因素,這些本土因素反而可能發揮出比國際理論中的經典變量更重要的預測或解釋作用。


講座的最後,賈鶴鵬教授講解了有關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申請的内容,并提出在申請時要把握國家重大和戰略需求、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要對前人研究有建設性批判以及基金寫作一定要大氣而嚴謹等七個方面的内容。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向賈教授踴躍提出疑問。21級專碩班的宋歌同學提問道:“關于個人的科普行為和組織性科普的問題,我觀察到現在出現了很多醫生運用自媒體進行科普的例子,這是否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種科學傳播的方式?”對此,賈教授給出了這樣的回答:“我認為科學家的科學辟謠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中國的科學家具有較強的組織性,這是與西方科學界完全不同的政治話語與科學話語體系。中國科學家的科普是數字化時代豐富的媒介樣态的體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協助科學家完成科學知識向公衆流通并推動公衆進行理想讨論的最後一環。”


賈教授對21級專碩班的張煜佳同學提出的“在研究生階段,我們應該怎樣在平常的學習生活和論文寫作中實現創新”問題進行解答。他認為同學們在當下的研究生階段博覽群書是最重要的,隻有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素養,才能夠有更寬闊的視野來看待問題,才能迸發出新的思維火花。賈教授對于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進行了詳細的回答,同學們聽了之後都表示受益匪淺。


聽完賈教授的線上講座,我們可以總結得出: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理論創新是一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然而追求理論創新不意味着忽視本土問題,一些本土的因素往往會在實證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本土理論的創新問題,在推進普世化理論的同時,促進國内研究的發展進步。


簡介

賈鶴鵬,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副秘書長。我國首位獲得世界知名高校(康奈爾大學)科學傳播專業博士學位的學者,并為NATURE、SCIENCE等知名國際刊物撰寫過科學報道。


圖文/代姝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