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我夢見恩師虞達文教授。夢境裡的他,安靜地讀着一本書,精神依然矍铄,顯着儒雅、慈祥的風采。醒來,我從書架取下一部舊作,翻着翻着,恩師的教導和溫藹,由字裡行間浸潤開來,鋪滿了思緒。
古人雲,先生孝友真吾師。我與恩師的緣分,源于年輕時的新聞夢想。

虞達文
在湖南師大化學系上大學時,因為擔任校報學生記者的經曆,我萌發了當一名真正的新聞記者的願望。考研是一個現實的途徑。我選擇報考當時全國僅有幾個新聞學碩士點之一的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招生目錄的導師名單裡,“虞達文”三字給我别樣的感覺,我就給他寫信,詢問像我這樣非新聞專業的學生是否受歡迎。忐忑不安中,我很快等來了虞老師的回信,他熱情洋溢地鼓勵我報考。不久,又給我寄來了幾本考研的參考書。這些給予我莫大的動力,經過努力備考,我很幸運地被錄取了,從此開啟了在虞老師、陸家和老師門下研學的幸福時光。
虞老師後來跟我說,他很看重我做學生記者的這段經曆。他自己學生時代就酷愛寫作,經常寫些散文、雜文,投給當時的進步報刊,且屢被刊登。高中畢業後,他到《民衆報》任記者兼編輯。再後來,他在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法律系上學時,又被《工商報》聘為兼職記者,還擔任了采訪部主任。1954年,進入廣西日報社工作,很快成為業務骨幹,擔任了工商部主編等。“文革”期間,他被下放到扶綏縣,因為寫作特長,被抽調到縣革委會報道組任負責人,在這期間,他寫的一篇關于一位壯族婦女孜孜不倦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新聞報道,被《紅旗》雜志刊登在頭條位置上,在全國産生重大反響,後被收入當時的中學語文教科書。也就在這個時候,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招賢納才,調他擔任新聞教研室主任。從此,他開始了新聞教育和學術研究的生涯,人生也轉入一個新的階段。
到我入學時,虞老師已屆離休年齡,但是依然每天到學校來給研究生上課,指導我們的學業。他精力充沛,特有年輕态,跟着他在校園裡騎車同行,常常要加把勁兒才能趕上他的速度。他開設的課程,我記憶最深的是《名記者名政論家研究》,邵飄萍、範長江、鄒韬奮……這些彪炳中國新聞史冊的名字,在課堂上變得那樣鮮活、生動,煥發出動人心魄的力量。他的講述激情洋溢,我們聽起來更是心潮澎湃,使我心裡暗暗地進一步堅定了職業理想,也逐步對新聞事業為什麼既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性原則,又要永遠立于人民大衆立場理解得更深透了。
鼓勵學生參與新聞實踐和創新,是虞老師倡導新聞教學的鮮明特色。對研究生這樣,對本科生也如此,在校時就聽說,為了讓實習經費不足的本科生能到全國各大城市新聞單位實習,他與教研室的老師一道設法“調劑餘缺”。他還親自帶着學生開展各種采訪、調研活動。
在這方面,我受益良多。讀研期間,我常利用課餘時間到新聞單位實習,承擔一些采訪報道任務。有一回,因為到外面采訪的時間長一點,耽誤了一些課程,有任課老師提出批評,虞老師主動去幫我解釋。這樣的寬容與體貼,今天回想起來,既溫暖又慚愧。每當我有實踐成果在報刊上發表,虞老師更是不吝褒揚。其間,我采寫了一篇深度報道,地方報紙在頭版以整版篇幅配評論發表。因為報道中的一些内容當地個别領導有不同意見,令我感到壓力。虞老師很支持我,說他仔細讀了報道,事實和觀點都立得住,讓我“把心放到肚子裡去”,他還将這篇報道作為好的案例,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分析講解。

虞達文與學生
虞老師不但重視新聞實踐,在新聞學的理論探索上也建樹頗多。他毫不隐諱自己的觀點:書齋裡的學問如果不與現實的迫切和長遠的需要結合起來,又價值幾何呢?對新聞學這樣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尤其如此。他以新聞心理學為研究方向,結合自己豐富的實踐經曆,闡發新聞敏感的心理學基礎和生發路徑。體現他學術成果的《新聞讀者心理學導論》,是我國最早出版的新聞心理學專著之一,廣受學界贊譽。國内知名學者鄭保衛評價道:“虞達文是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新聞學的創始人之一,也是新聞心理學的奠基者。”作為學科帶頭人,虞老師以滿腔熱情投入到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新聞系的學科建設和教學研究之中,也正是在他的參與和帶動下,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成為當時全國僅有幾個新聞碩士點的高校,一大批學子成為廣西新聞界的中堅骨幹,他也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
我入學不久,虞老師就離休了。但是,幸運如我,讀研期間一直得到他的耳提面授,走上工作崗位後,恩師的關照鼓勵也從未缺席。
在校讀書時,虞老師鼓勵我們多多參與實踐,等走上工作崗位,有了一定的職業經驗,他又鼓勵我們結合實踐中的問題,進行一些理論上的總結與提升。他把他的期許傳遞給我,讓我受益頗豐。20世紀90年代,我研究生畢業分配到光明日報廣西記者站工作時,話題新聞作為一種創新實踐,正在被光明日報領導大力倡導和實施,讓這張具有悠久曆史的思想文化大報綻放光彩。我躬逢其盛,采寫了一大批話題新聞,有些還産生較大反響。有一天,虞老師從當時中央電視台早間新聞的報紙摘要欄目裡,收看到我采寫的一篇話題新聞,特别高興,專門打來電話鼓勵我,說記者就應該多研究現實問題,多關注這樣的新聞話題,好的記者決不能人雲亦雲,流于事實的表面,隻有深入挖掘新聞事實背後潛在的價值因素,才能實現更大的傳播價值。我告訴他,自己打算就此寫一篇學術論文,專門探讨話題新聞的理論和實踐價值,他當即鼓勵我動筆,說這樣的成果,對正在讀書的新聞學子很有價值呢!後來,經過深入思考研究,我寫出了新聞研究專著《話題新聞導論》,出版後在業界産生一定影響,虞老師又專門撰寫了書評刊發在《中國記者》上。在這個過程中,恩師豐厚的學養、嚴謹的治學态度,再一次惠澤了我。他不但與我就一些問題深入分析讨論,闡發真知灼見,還費心找來不少新聞前輩關于話題新聞的實踐例證,這些對我來說是尤為難得的,由此,我得以探尋到話題新聞這一富有活力的新聞創新的源流。恩師的寶貴智慧,會同對學生的期許與愛護,融入書本的字裡行間。師恩拳拳,此生難忘。

虞達文夫婦
虞老師常挂嘴邊的一句話是:“一個老師最大的快樂,就是看到自己的學生有所成就。”每回去看望恩師,都是一種情感的照拂、精神的充電。歲月如梭,自己也逐漸“資深”了,恩師卻老了。一次,師母在電話裡告訴我,“老頭子”越來越糊塗了。我很快就找機會去探望。在與師母閑聊時,老師坐在邊上,不插話,靜靜地聽,臉上挂着慣常的慈祥的笑容。突然,他打斷我的話,對我豎起大拇指,說:“我認得你,你是劉昆!”一絲得意的神色,在恩師的臉上蕩漾;一股淡淡的惆怅,卻湧上我的心頭。
往後,這樣的場景又出現過幾回。師母告訴我,老師雖然常犯迷糊,但偶爾還能讀讀書,看看報。前些年,我調回光明日報總社工作,看望老師的機會就少了。一次跟師母通電話,師母叮囑說,以後不必再給你老師訂報了,他已經完全糊塗了。放下電話,淚水止不住落下來。自己縱使寫出再好的文章來,恩師也無法分享了!
恩師而今已去,卻永遠活在我的心裡……
(本文配圖由李偉紅提供)
轉載自廣西日報-廣西雲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