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夏日炎炎,覃塘荷盛。為指導同學們更加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了解覃塘發展經驗,展現青年思考服務覃塘,我院黨委書記銀健、團委書記劉夢娟赴貴港市覃塘區指導并深入我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學生工作。
在本次指導實踐活動過程中,銀健書記與劉夢娟老師帶領同學們了解荷美覃塘景區的發展狀況、學習鄉村産業振興的優秀成果,深入鄉村振興示範村,并且結合專業特色指導同學們更好地踐行政治三力和新聞四力,讓同學們執起手中筆,用好每一次的鏡頭,為基層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實踐團成員向銀健書記彙報了赴覃塘半月以來的實習實踐情況,實踐團領隊曹榮倩總結道:“在實習實踐的過程中,感覺十分充實與快樂,展開了專題報道拍攝,從中收獲良多。明白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許多想法無法進行成果轉化,實地工作經驗依舊缺乏。” 羅奇鵬談到:“在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在融媒體中心的幫助下,反思自身稿件中的不足,在不斷請教的過程中專業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
銀健書記和劉夢娟老師與實踐團成員進行親切交談,認真聽取建議,并向覃塘區委宣傳部以及融媒體中心的鼎力支持和幫助表達感謝。其中,銀書記強調同學們要将理論所學轉化為實踐所為,及時發現自身不足,提高自身素質。發揮新聞學子的專業素養,在實踐中敢于攻堅克難,創優創新。
随後,為更好促進實踐團成員調研學習工作,銀健書記帶領實踐團成員走進荷美覃塘的農業蔬藝科技館。銀書記積極與園區工作人員進行溝通,深入了解新型農業發展思路。同學們在其中感受到了現代農業的高新科技,大棚以“繼往開來,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利用智能控制系統自動實現了灌溉、排風、降溫等農業操作。無土栽培技術節約了土地空間,釋放了土地活力。銀健書記感歎在農業智能技術的強大,勉勵新聞學子通過新聞報道展現出我國的科技文化自信。
在荷美覃塘,銀健書記和同學們還深入了解了荷美覃塘的藕蝦綜合種養示範區。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示範區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進行經營管理。藕蝦綜合種養基地可提升藕田的綜合經濟效益,為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探索出一條新路。同學們了解後紛紛感慨,這種新型種養模式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銀健書記表示,這種“藕在水中長,蝦在荷下遊”的“藕蝦平養”模式極具創新,同學們要發揮專業優勢,通過宣傳報道傳遞覃塘經驗。
在實踐調研過程中,銀健書記不僅帶領同學們調研、學習當地鄉村振興的發展經驗,同時還了解學習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據了解,在本月,覃塘區舉辦了“村BA”——“農墾杯”廣西萬村籃球賽暨廣西社區運動會覃塘街道級賽。銀健書記表示道,該活動緊跟潮流,豐富了基層精神文明活動内容,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希望實踐團成員能夠創造性運用此次學習獲得的經驗,為鞏固鄉村振興發展成果提供青年思考。
實踐團隊成員十分珍惜此次指導機會,紛紛表示會在實踐中鍛煉過硬本領,發揮專業優勢,為覃塘服務,助力祖國發展,明确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殷切希望,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内心感應時代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