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第二屆“中國-東盟傳媒與新聞傳播教育”國際學術研讨會在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舉辦

2023/10/19 15:35    閱讀:

10月14日,由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主辦,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東盟傳媒與中國——東盟區域傳播研究中心承辦,華南理工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華南理工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研究院協辦的第二屆“中國-東盟傳媒與新聞傳播教育”國際學術研讨會在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舉行


   這次研讨會同時也是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第一屆中國——東盟區域合作發展論壇的分論壇之一。來自東盟7個國家和國内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高校的專家學者歡聚一堂,探讨中國——東盟國際傳播教育教學經驗與實踐,共商中國與東盟國家媒體傳播發展與策略,共議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前景與路徑。


   國内外30所高校、研究機構和媒體單位的120餘名專家學者、碩博士研究生參加會議。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黨委書記銀健主持開幕式。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王仕勇、華南理工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副院長曹小傑在開幕式上緻辭。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觀衆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黨委書記銀健主持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王仕勇緻歡迎詞


   王仕勇向出席研讨會的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與衷心的感謝。他表示,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與東盟高校一直有着較多的交流,本次研讨會旨在攜手中國與東盟新聞傳播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進一步增強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新聞傳播教育領域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謀劃智能傳播時代新聞傳播教育和研究的發展,在新聞傳播領域助力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國家戰略



華南理工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副院長曹小傑緻辭


   曹小傑表示,華南理工大學與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有悠久的曆史淵源與堅實的合作基礎,兩校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在學生專業培養、師資團隊建設、教學培養模式等方面都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華南理工大學聚焦國際傳播領域,在将數字技術應用到國際傳播領域等方面持續發力并取得較好成果。他表示,本次研讨會以國際傳播為橋梁與中介,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領域進行深入學習與探讨,是中國高校與東盟國家高校開展合作的新契機。


廈門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餘清楚教授作報告


   共有19位專家學者在大會上作主旨報告。

   廈門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教授餘清楚在題為《拓展中國-東盟國家媒體共情傳播新路徑》的報告中圍繞新媒體促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分享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在媒介化國際關系中,國與國、民與民之間的信息交流,可以通過互聯網培養出來,形成良好的互動機制和互信基礎。情感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傳播介質,在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溝通和交流中能夠起到良好的共赢和促進作用。對于廣西媒體而言,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實際上也是如何講好廣西與東盟國家的故事。作為媒體,要擔當責任和使命,在講好廣西與東盟國家的故事中要創新、要提升水平,要創新機制。尤其是要在共情傳播、共情關切、共情響應、共情互信上下足功夫,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柬埔寨大學傳媒學院教授、柬埔寨媒體研究所所長

孟廉納裡作報告


   柬埔寨大學傳媒學院教授、柬埔寨媒體研究所所長孟廉納裡以《世界如何透過媒體認識柬埔寨》為題目作報告。他梳理了柬埔寨傳播事業在高棉帝國時期、西哈努克王國時期、朗諾政府統治時期、紅色高棉時期、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時期、1989-1993年柬埔寨國以及當前柬埔寨的發展脈絡,并就各個階段的曆史事件和傳播特征進行了具體分析。



北京大學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教授作報告


   北京大學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教授作題為《廣西如何抓住機遇提升國際傳播力》的報告。她提出,中國面臨着全新的國際關系格局和國際輿論格局。面對形勢變化的需要,在中國面向東盟的信息傳播與合作方面,在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方面,我們應當進一步調整思路,采取對應性的戰略、策略。提升國際傳播力應當具有問題意識,應當重視目标受衆,應當強調協同聯動,應與國家戰略對接,應有效果評估機制



印度尼西亞加劄馬達大學社會和政治科學學院傳播系主任助理穆芙提·努拉提法博士作報告


   印度尼西亞加劄馬達大學社會和政治科學學院傳播系主任助理穆芙提·努拉提法博士作題為《印度尼西亞新聞與傳播教育的數字媒體視野》的報告。她首先介紹了印度尼西亞的一些基本情況,接着分别從教育、産業的角度提出了現在印尼新聞與傳播的發展困境:高等教育對新聞學的興趣正在下降,而且有很多媒體和新聞從業者都是非新聞領域的畢業生。基于此,她指出高等教育要發揮作用培養出具有新聞邏輯的專業人才


   對此她特别從數字化、批判性和道德三方面重新思考未來數字媒體與傳播教育發展。她認為科技日新月異,正在不斷改變人溝通和體驗媒體的方式。在面對如何培養媒體傳播專業人才的問題時,需要從技術技能、專項思維技能出發,不僅要考慮受衆需求,還要為受衆利益着想,做負責任的媒體人。她提出“Communication UGM Curriculum Design ”分為常規國際兩個不同項目,旨在培養出多層次人才。她認為要通過培養創造性媒體和批判性思維,将學生和新聞行業與社會聯系起來。最後她對印尼新聞與傳播教育展望,表示新聞業正在回歸本源。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韋路教授作報告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韋路教授在題為《建構中國—東盟新聞傳播教育共同體》的報告中,強調了建構中國—東盟新聞傳播教育共同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針對高校傳媒教育國際化、推進面向東盟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他認為國際化人才培養已成為新時代我國擴大教育開放、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水平、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戰略支撐,需要培養大批具有全球視野與世界眼光的卓越人才,擴大優秀人才供給,做好人力資源儲備,培養複合型國際化創新人才。



老撾國立大學語言學院大衆傳播系副主任蘇欣作報告


   老撾國立大學語言學院大衆傳播系副主任蘇欣作題為《如何應對新媒體給新聞與傳播教育帶來的挑戰:老撾國立大學大衆傳播專業的改革實踐》的報告。她介紹了老撾國立大學大衆傳播系的發展曆程、課程設置情況及教學成果。針對新媒體平台興起對人才培養産生的影響,她認為高校有必要調整課程安排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新聞傳播技能和專業知識,以幫助學生适應不斷變化的新媒體環境。



清華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教授、清華大學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作報告


   清華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教授、清華大學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以《人機共生時代國際傳播人才培養創新路徑探究》為題發言。他從探讨人機共生時代入手,總結了人機共生時代的特征,指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百年未見之大疫情”相互交織,世界進入了“烏卡”(VUCA)時代。後疫情時代,中國對外傳播面臨諸多挑戰與困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元軟實力”“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與“NFT與數字化公共外交”等新概念不斷湧入學者的視野。


   在人機共生時代,中國新聞傳播教育應針對國際環境變化中美博弈形勢,通過構建政産學研協同創新平台,培養具備國際視野與跨文化溝通能力,适應新技術與新業态需求的新聞傳播人才,以提高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話語權,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好中國形象。同時,也需要認識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善用新興技術手段如“元宇宙”等以拓展中國“元軟實力”,使中國主流價值觀在全球範圍内實現有效傳播。



馬來西亞國立大學社會與人文科學學院副院長

艾瑪·米爾紮·瓦蒂·賓蒂·穆罕默德教授作報告


   馬來西亞國立大學社會與人文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艾瑪·米爾紮·瓦蒂·賓蒂·穆罕默德以《數學、批判與倫理:重新思考傳媒和傳播教育的未來》為題發言。她首先指出為何需要重新思考媒體與傳播教育的原因——技術變化太快,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和媒體體驗。在新的背景之下,培養具有思維能力而不僅僅是技術技能的學生,使他們既是内容創造者又具企業家精神,成為創造性思維者、分析師、問題解決者等。


   同時她指出媒體傳播教育應該包含數字化、批判性和倫理性三方面。數字化,注重學生思維能力,而不僅是技術技能;批判性,培養學生思考内容的影響力、培養關鍵性思維;倫理性,新傳學者需要關注媒體技術對人們的影響,做出負責任的判斷。作為媒體傳播教育者,教師應該創新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技能、思維和道德,以塑造美好的未來。



大連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國際傳播研究院名譽院長

唐潤華作報告


   大連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國際傳播研究院名譽院長唐潤華以《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傳播:國際公共産品的視角》為題發言。“公共産品”概念入手,他強調了國際公共産品的重要性及稀缺性。近現代以來,國際公共産品主要以美國等西方強國為主導。全球大變局使得傳統大國實力相對下降,它們提供全球公共産品的動力和能力均大幅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展現了大國擔當,中國貢獻了越來越多的“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國際公共産品。唐潤華教授指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已經成為一個有顯著地位的國際公共産品,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具備國際公共産品的共同特征:普惠性、開放性、可持續性。


   最後他還針對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傳播提出總體思路和原則:用“國際公共産品”的基本特征和共同規範去觀照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揭示其作為國際公共産品的合法性和可靠性,讓其作為國際公共産品的形象更加清晰、立體,被更多的人所認知、理解和認同。在傳播渠道和傳播路徑上,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其傳播也應實行“共同參與”的策略,大力拓展傳播渠道和傳播路徑。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創意産業學院大衆傳媒系主任李知鍏作報告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創意産業學院大衆傳媒系主任李知鍏以《聚焦馬來西亞:通過媒體叙事塑造全球形象》為題發言。他認為,馬來西亞媒體通過積極報道多元文化、自然風景、經濟發展等正面信息來提升國家國際形象;同時加強旅遊宣傳、經濟投資報道和文化交流外交,展現馬來西亞的魅力。雖然網絡媒體相對更為開放,但馬來西亞媒體整體上仍受“導向式媒體”影響,強調社會責任,積極塑造正面國際形象。近年來,馬來西亞還在加強伊斯蘭和清真的國際形象。媒體在傳播信息和叙事方面發揮着強大的擴大影響力作用。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張毓強教授作報告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毓強教授以《當前我國國際傳播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問題》為題發言。他指出,如果從 2009 年兩辦發出關于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意見開始算起,新一輪提升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努力已經走過12個年頭,恰是中國古典文化意義上事業發展的“一紀”。2022年則是“第二紀”的開始,恰逢黨和國家開啟第二個100 年的征程之時。理念革命、政策調适和實踐變革多層面的重大變化,預示着第二紀的良好開端,也意味着中國國際傳播理論研究和實踐新紀元的到來。


   在中國,國際傳播是一個相對寬泛的範疇,其外延與日常認知有所區别,内涵非常豐富,涵蓋中國與世界交往的方方面面。在當前的實踐邏輯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媒體國際傳播,二是國際輿論鬥争,三是中華文化走出去,四是文明交流互鑒及較為廣泛意義上的國際人文、學術、教育交流。當前,中國研究國際傳播的學者非常多,但是回到學術邏輯上,很多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張毓強教授還提出了當下十個國際傳播熱點研究話題。



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傳播及新媒體系

副主任、副教授彭麗珊作報告


   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傳播及新媒體系副主任、副教授彭麗珊以《探索和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新加坡傳媒和傳播教育實踐》為題發言。據她介紹,新加坡國立大學(NUS)願景是成為塑造未來的全球領先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傳媒與新媒體系以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為重點,包括創新思維、批判思考、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增加項目化學習,學生可以學習使用數字工具進行内容創作、數據分析和可視化呈現,培養跨平台傳播、人機交互和虛拟現實等技能。


   她強調了傳媒與傳播教育領域面臨的兩個重大挑戰:不斷增加的複雜性以及數字轉型和颠覆。這些挑戰要求對數字經濟進行有意識和戰略性的重新定位。面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和風險,新加坡國立大學采取快速适應的措施,包括調整課程内容,增加校企合作項目,提供微認證和繼續教育,以培養适應數字化傳播環境的人才。總的來說,新加坡的經驗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傳媒傳播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寶貴借鑒。



華南理工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副院長曹小傑教授作報告


   華南理工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副院長曹小傑教授以《基于CDIO 理念的國際傳播教育改革探索》為題發言。他從媒介技術、社會結構、行業變革為新聞傳播教育帶來的挑戰,如何結合學校、區位優勢打造辦學特色等問題展開闡述。他認為,作為新聞傳播教育的一個分支,國際傳播教育也不例外,歸根結底是人才培養效果如何進行檢驗問題。在CDIO能為改革做什麼上,曹小傑教授從CDIO工程認證理念入手,思考其對新聞傳播教育的啟發。他認為将新聞傳播教育視作為一種培養新聞傳播專業工作能力的服務業,以抽象的崗位技術能力需求作為執行教育的标準,将教育過程置身于新聞傳播産品/品牌生産周期的具體情境中,通過項目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過程的團隊設計和創新實踐訓練,培養專業基礎紮實的高水平人才。



泰國清邁大學大衆傳媒學院院長提拉帕·萬納魯勐教授作報告


   泰國清邁大學大衆傳媒學院院長提拉帕·萬納魯勐教授以《蘭納軟實力:以電影提升泰國的國際形象》為題發言。提拉帕·萬納魯勐教授介紹了軟實力和創意經濟相關的部分影視作品。他以GOLDEN NORTH FILM FESTIVAL為例,分享了從學術與練習、發布與促進、培訓與會話、與培訓師會面以及提交概念文件等經驗。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

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長鐘新作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長鐘新教授以《多學科視角理解全球問題:國際新聞傳播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課程》為題發言。她從國際新聞專業學生多學科視角學習全球問題的重要性入手,認為大多數全球性問題都是複雜的問題,需要不同學科專家的共同研究,來自不同學科的世界專家撰寫了許多關于全球問題的研究文獻,為學生提供了可用的閱讀材料。國際新聞專業的學生應該為自己準備更多新聞和傳播以外的多學科知識。結合培養國際新聞傳播專業學生關于全球問題的實踐,她指出,多學科學習全球問題的過程就是“化熟悉為陌生”的過程,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破繭,發現真正的問題,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她希望未來從多學科的角度對全球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媒體故事分析和制作中應用多學科視角開展更多實踐。



越南河内國家大學下屬人文與社科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範文乾教授作報告


   越南河内國家大學下屬人文與社科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範文乾教授以《改變或死亡: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的越南新聞傳播教育》為題發言。範文乾教授從越南遭遇第四次工業革命、越南媒體與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越南新聞傳播培訓機構概況三個部分展開闡述。


   他提及,越南的數字化轉型集中在三個主要領域:數字經濟、數字治理和數字社會。信息和通信部為媒體機構啟動了數字化轉型支持計劃,在三個關鍵平台上提供幫助,以促進媒體機構向數字化轉型: 電子編輯管理平台、信息分析和社交媒體情感分析平台以及網絡安全和應急響應支持平台。他認為,社會和技術的快速變化對大學領導和教育工作者産生了重大影響,教育機構的人力資源不斷更新。由大企業支持的私立學校的出現,導緻了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之間的激烈競争。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廈門理工學院時尚傳播

研究中心主任趙振祥作報告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廈門理工學院時尚傳播研究中心主任趙振祥教授以《“萬物皆媒”背景下中國時尚文化的空間建構與海外傳播》為題發言。他提及,文化的時尚化是文化傳播的利器,它會有效提升文化的穿透力和裹挾性。他認為,時尚以生活品用的個體審美為出發點,但它一旦形成時尚潮流,它就具有了社會動員的巨大能量。時尚潮流往往以整合文化群落、統合思想文化意識為己任,最終形成有影響力的思想文化運動乃至政治革新運動。大力推進中國文化的時尚化,一是有助于增進民族凝聚力;二是增強文化親合力,解決中國周邊的“近而不親”問題,助力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發展。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高金萍教授作報告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高金萍教授以《國際傳播專業學生“走出去”與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研究——以北外學生馬來西亞實踐為例》為題發言。她結合北京外國語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馬來西亞的傳播與策略調研”海外實踐團經驗,分析國際傳播專業學生海外實踐的一般特點與存在問題,總結了加強國際傳播專業學生海外實踐的路徑:完善海外實踐管理方式,應對帶隊教師動力不足問題;明确海外實踐的學生選拔制度和培訓制度,切實提升海外實踐成效;自上而下建立運作機制,改變高校配套服務欠缺問題。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東盟傳媒與中國—東盟區域傳播研究中心主任

李慶林作報告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東盟傳媒與中國—東盟區域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慶林教授以《中國-東盟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意義與路徑》為題發言。他首先從如何建設中國-東盟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以推動現實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進行了發言。他認為中國-東盟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有獨特意義和價值,中國-東盟區域一體化起步早、措施實,中方多次強調将堅定不移“以東盟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将中國-東盟關系視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他表示,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優良師資,曾培養了來自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等東盟國家的大量本科生和研究生。學院擁有國家級的中國-東盟文化産業(傳媒)人才培養基地,與東盟國家相關高校及媒體機構交流頻繁,我們願攜手共建中國-東盟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緻力于中外友好、緻力于亞洲價值和文明互鑒的朋友提供交流學習的計劃,在新媒體時代為莘莘學子提供學習現代傳播觀念及技能的平台。


   10月15日上午,大會舉行了四場分論壇,53位師生發表了學術研究成果。師生們圍繞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構建、東盟國家國際傳播路徑、國際傳媒人才培養與教育改革、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議題,探讨中國與東盟國家國際傳播教育教學經驗與實踐,共商中國與東盟國家媒體傳播發展與策略,共議建設中國與東盟國家命運共同體的前景與路徑,為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傳媒業研究提供了理論探讨和思想啟發。


   研讨會結束後,舉行了會議閉幕式。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黨委書記主持閉幕式。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教授李慶林、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副教授薛強、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副教授徐增展、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副教授張明分别作為四個分論壇的評議人彙報了各分論壇的研讨情況,對研讨會内容進行了評議與總結。



閉幕式現場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黨委書記銀健主持閉幕式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王仕勇作會議總結。他指出,本次研讨會特色鮮明,收獲滿滿。一是研讨會聚集國内外30多所院校、科研機構的124名研究者,相比于第一屆規模更大、人數更多。二是研讨會邀請了東盟國家專家學者做分享,對國内學者在智能時代了解東盟國家新聞傳播教育改革、探索具有重要啟發。研讨會推動了一個聚焦東盟傳媒與國際傳播的學術共同體的逐漸形成,讓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更加有底氣辦好中國-東盟新聞傳媒與傳播教育論壇。三是鍛煉了學術梯隊。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學生在論壇上發言的數量與質量有明顯提升,并為學生以後的科研發展奠定了基礎。四是就如何加強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與東盟國家和國内高校在新聞傳播教育教學、學術研究、學生實踐等方面加強協作進行了有益探讨。



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王仕勇教授作會議總結


   王仕勇表示,随着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未來,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與東盟國家新聞院系的合作空間會越來越大,大家在深入學習交流中培養感情,發展友誼,将來在中國-東盟新聞媒體與傳媒教育領域一定會産出更多優質成果。


   據悉,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第一屆中國——東盟區域合作發展論壇邀請了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教育廳、科技廳、交通廳、水利廳等自治區廳局領導、東盟國家駐邕總領事館代表,以及近500名國内外專家學者參會。本次研讨會的開展為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東盟重點議題研究,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新聞傳播院系教學、科研與實踐合作提供了經驗與啟發。


文字/陸雪雯 許晴梅等

圖片/覃緣 莫昊航 陳可昕等

編輯/莫昊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