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26日,副院長王輝、學工組黎明老師帶隊,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師生一行5人赴百色市那坡縣開展中越文化交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背景下民族文化傳播等專題調研。
25日上午,調研組一行在那坡縣文化館與那坡縣委宣傳部、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以及融媒體中心等負責人舉行座談會。
調研組一行與那坡縣委宣傳部等負責人座談(梁靜 攝)
王輝副院長在座談會上介紹了調研目的。他表示,2023年12月,中越就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達成共識,雙方将強化地方對口交流機制。剛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要求加快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擴大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同時,廣西正在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那坡縣近年來在開展中越文化交流以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民族文化傳播等方面蓬勃發展。
那坡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淩箐璐對調研組一行表示歡迎,她介紹了那坡縣開展中越文化交流等情況。天然的地理連結,悠久的人文交流,廣泛的務實合作,近年來那坡縣中越文化交流活動呈現多元化、常态化以及長效化特點。
那坡縣民間中越交流活動起源于每年的春節和“三月三”。自2016年起,從政府層面開始積極推動中越文化交流活動。活動内容由原先的對歌交流融合了美食體驗、産品展銷、民族文化展示、文藝表演等形式,打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越邊境民族文化藝術節慶品牌。
目前,那坡縣中越交流已由原先的“三月三”節慶,擴展到兩國共同的重大節慶活動及各類慶典、紀念日中。全縣4個邊境鄉鎮及部分村屯與越南相鄰鄉鎮、村屯締結邊境友好關系,夯實構建睦鄰友好的民間基礎。
那坡縣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蘇夏重點介紹了2024年“廣西三月三·那坡風流街”暨中越邊民大聯歡邊關民俗文化旅遊活動,活動包括中越山歌擂台賽、中越邊民大聯歡晚會、第二屆“鄉村振興杯”中越邊境四縣足球邀請賽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展銷。
那坡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王雪嬌在座談會上介紹了開辦的《壯語新聞》《西德那天》《山歌賞析》等民語廣播電視欄目情況。
參加座談會的那坡縣相關部門領導還就跨境旅遊、民族宗教、文化執法等情況進行了介紹。
座談會結束後,調研組一行參觀了廣西邊疆民族博物館,重點了解那坡縣曆史變遷、民族民俗風情等。
調研組一行在參觀廣西邊疆民族博物館(梁靜 攝)
25日下午,調研組一行到那坡縣平孟鎮調研,了解當地開展中越文化交流以及平孟口岸邊貿、人員交流等情況。
在座談會上,平孟鎮宣傳委員陸春蘭介紹了口岸國門廣場、國門文化驿站以及中越語言培訓等情況。平孟口岸國門廣場設置了大型戶外LED電子屏。國門文化驿站配備了中越語言書籍,内容涉及政治、商貿、農業等,供邊民和往來旅客免費借閱。同時還提供了“外籍人員入境服務手冊”等。
平孟口岸邊檢工作人員趙思武介紹了邊境貿易、人員往來等情況。

調研組一行與平孟鎮宣傳委員、平孟口岸邊檢工作人員等座談(許心怡 攝)
26日上午,調研組一行先後到那坡縣龍華村吞力屯黑衣壯寨、中山村“尼的呀”(好的呀)田園綜合體調研那坡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推動民族文化傳播等情況。
黑衣壯被稱為壯族的“活化石”,服飾至今仍保留着“最為傳統,最具有特點和内涵的壯族服飾”。民歌被譽為“廣西民族音樂富礦”和壯族民歌的“活化石”。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彙演、南甯國際民歌藝術節等。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等主流媒體多次報道,國内外人類學、美學等專家學者多次考察。

調研組一行在那坡縣龍華村吞力屯了解黑衣壯民族習俗等(梁靜 攝)

調研組成員許心怡(壯族)同學體驗黑衣壯民族服飾(唐琳 攝)
那坡縣坡荷鄉中山村是黑衣壯“尼的呀”文化和“同歌”文化發源地。近年來,那坡縣立足中山村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持續打造尼的呀田園綜合體,并将每周六設為“尼的呀文化旅遊圩日”,通過定期、持續開展文藝彙演、民俗競技、農産品展銷、文創展示等活動,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推動鄉村特色産業發展。

調研組一行參觀那坡縣中山村“尼的呀”田園綜合體民族文化展(梁靜 攝)

調研組一行參觀那坡縣中山村“尼的呀”田園綜合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成果(許心怡 攝)
調研組成員2023級碩士生梁靜表示,廣西邊境地區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前沿窗口和民族文化資源的富集區。“通過參加此次調研,我對邊境地區中越文化交流,不同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掌握了一手材料,為學習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文字 / 唐琳
圖片 / 許心怡 梁靜 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