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午,我院邀請紀錄片導演王鵬作《初創紀錄片》的線上講座,分享紀錄片創作經驗,并對2021級部分碩士研究生的紀錄片創作開題報告進行了點評指導。本次講座由黃海珠副教授主持,我院部分師生在線參加了講座。

講座伊始,王鵬導演首先介紹了紀錄片需要準備的前期文案,包括背景文案、本片文案和拍攝計劃。他強調紀錄片的文案以簡潔為主,一句話說清作品的内容與核心。
其次,就記錄片開拍前的準備,王鵬導演從選題、設備、頭腦、團隊等方面介紹了初創紀錄片時的注意事項。其中,他針對紀錄片的選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紀錄片選題一定要避免步入選題誤區——拍攝自己了解并不充分的領域,而是應該尋找自己熟悉的領域。因此找最熟悉的人作為主人公,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拍攝的難度,提升拍攝的深度。
在拍攝過程中,王鵬導演建議同學們應該跟拍主人公至少40天,遵循“跟着角色走”和“不參與”的原則,不打擾主人公的行為,也不要怕素材的重複,充分跟拍主人公獲得大量素材。第一次拍攝時以跟拍7-10天為宜,随着拍攝的積累,有用的細節自然而然地再大腦中形成一個邏輯關系,按照這一關系就容易分辨:接下來應該拍什麼才是可能有用的。在準備結束紀錄片的拍攝時,往往向前再延伸一到兩步,才能夠獲得一個更為精彩的紀錄片結尾。
“跟着角色走”的原則也同樣适用于後期剪輯。王鵬導演強調,一般選用時間順序的剪輯方式,對事件和信息進行有效的布局。此外,使用快節奏剪輯(即三秒剪)的方式,強調短時間擁有大量的信息,能夠讓紀錄片的可讀性更強,減少枯燥感。
王鵬導演還表示,文字隻是鏡頭的補充,文字解說不能代替鏡頭語言。在粗剪後,如果觀衆不需要文字解說就能看懂你的片子,且不覺疲憊,那麼你可能完成了一部不錯的紀錄片。
最後,王鵬導演向學院師生分享了他的紀錄片作品《新無人區》《尋找雪豹》《祁連山國家公園》等,并具體分析了我院2021級專碩12位同學的記錄片畢業設計選題的優缺點,從自身的拍攝經曆、拍攝剪輯手法等角度,為同學們學習拍攝并制作紀錄片提供了優秀的案例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也為同學們進一步深入創作紀錄片畢業設計提供了建議與啟示。(牛雯麗)
王鵬導演系國内知名紀錄片導演,紀錄電影《新無人區》獲國際十大電影紀錄片節;紀錄片《祁連山國家公園》獲27屆星光獎最佳紀錄片入圍,2022年中國紀錄片大會金樽獎。
紀錄電影《拯救雪豹》,2018年代表中國政府作為國際雪豹保護年會開幕影片、紐約野生動物電影節開幕影片。
紀錄片《向往鷹的飛翔》,央視紀錄頻道經典紀錄片。
紀錄片《尋找雪豹》獲央視紀錄頻道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