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勇教授發表研究中國共産黨新聞政策系列論文

2025/04/09 08:23  許心怡  閱讀:

王仕勇,教授,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重慶英才·名家名師”、中國新聞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數據新聞專委會副理事長。國家級一流專業新聞學建設點負責人、省級重大教改項目負責人。

潛心治學,久久為功。自2023年入職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以來,王仕勇教授深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共産黨新聞政策研究,重點聚焦黨的新聞政策演變核心議題,凸顯豐富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兩年多來,王仕勇教授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編輯之友》《新聞與寫作》《傳媒觀察》等期刊發表多篇中國共産黨新聞政策系列研究論文,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表達。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學院重點建設的學科方向之一。近年來,學院先後舉辦紀念馬克思、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列甯誕辰150周年,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以及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新聞學術研讨會。2019年,時任院長鄭保衛教授作為首席專家申報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共産黨新聞政策變遷研究》,王仕勇教授是子課題“總論”研究的負責人。系列論文也是重大項目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基于中國新的曆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媒介環境變遷的視角,王仕勇教授在2024年第9期《新聞與傳播研究》(CSSCI來源期刊,學科頂刊)發表的《論新時代中國共産黨新聞政策的創新發展:邏輯理路、實踐路徑和基本特征》一文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中國共産黨新聞政策的創新發展期。這一時期新聞政策的調整和變化帶有根本性、戰略性、全局性意義,有強烈的時代意識和清晰的曆史方位感。黨和政府出台了促進報業轉型的媒介融合政策,為廣電發展提供新動能的智慧廣電政策,基于高新技術的媒體融合期的互聯網新聞政策。這些政策主要根據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調整,要求新聞傳媒為“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提供良好輿論環境,強調國際傳播以形成與綜合國力及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其特點是:重視、發展和治理信息技術成為重要的新聞政策;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成為新聞政策發展方向;媒介融合成為新聞政策創新發展的主要内容。

在2024年第7期《編輯之友》(CSSCI來源期刊)發表的《中國共産黨新聞政策變遷的三重邏輯》一文中,王仕勇教授綜合梳理中國共産黨百餘年新聞政策演變曆程,将其視為一個連續性與階段性統一的過程,也是根據外環境和内環境變化不斷優化新聞政策結構,不斷完善新聞政策功能,使黨的新聞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借助多源流理論,分析認為黨的新聞政策變遷依循三大邏輯:堅持“黨管媒體”這一根本原則并因時因勢不斷創新的政治邏輯,重視、發展、規制和引導媒介技術的技術邏輯,符合新聞政策變遷自身規律的專業邏輯。

聚焦新聞政策空間轉向和演進規律,王仕勇教授着力破解理論本土化與時代化的核心命題,将鄉村引入新聞政策的研究視野。在《傳媒觀察》(CSSCI來源期刊)2024年第6期發表的《作為方法的“鄉村”:中國共産黨新聞政策研究立場及其空間轉向》一文中,他從新聞政策制定的“地方性”因素考量出發,回顧改革開放以來“鄉村”之于新聞傳播的學術研究,提出以鄉村為邊界的“鄉村新聞政策”,力圖重新審視鄉村新聞政策、鄉村傳播的重要地位。

在2024年第7期《新聞與寫作》(CSSCI來源期刊)發表的《鄉村作為視角:中國共産黨新聞政策的演進規律及功能使命(1978-2023年)》則着重強調新聞政策中的“鄉村”意涵,從宏觀制度(城鄉關系探索史)、中觀變量(鄉村經濟發展)、微觀行動者(媒介技術變遷)出發,探索新聞政策中“對鄉村”“在鄉村”和“鄉村性”的議題。王仕勇教授認為,未來對新聞政策的研究,應将新聞視為一種社會治理手段,同時立足鄉村特色傳統,實現新聞與鄉村現代化、現代性與地方性的融合,以期為推進鄉村振興、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新聞力量。

碩果盈枝,學術垂範。王仕勇教授在《中國出版》發表的論文《百年中國共産黨新聞政策變遷研究:意義、問題與内容》被《新華文摘》2020年24期全文轉載,并獲得廣西第十七次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王仕勇還入選新聞傳播學科“2024中國知網高被引學者”Top1%名單,被《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發展報告(2024年)》認可為年度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術論文矩陣的中堅力量之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