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保衛院長等在《新聞與寫作》《新聞愛好者》發表“氣候傳播”研究論文

2021/07/03 23:37    閱讀:

近期,鄭保衛院長和覃哲博士、2019級碩士研究生鄭權合作,分别在《新聞與寫作》《新聞愛好者》發表“氣候傳播”研究相關論文,擴大了我院“氣候傳播”研究影響。

發表在《新聞與寫作》20216期的《氣候傳播中公衆的角色定位與行動策略——基于中國“綠色發展”理念下的思考》論文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和進行氣候傳播的過程中,促進公衆參與是一項系統工程。公衆氣候傳播所表達的是圍繞氣候變化議題的多數人的觀點和思想的普遍經驗。在氣候變化公共領域中,公衆的角色可分為低碳環保倡導者、氣候故事講述者、環境輿論監督者、氣候談判推動者、公民科學參與者等。在生态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與要求下,我國公衆的角色應定位于建設性主體。目前,我國公衆氣候傳播的影響力仍較弱小,公衆參與程度不高,對此需要從“傳播氣候”走向“氣候傳播”,重建氣候傳播公共性。

發表在《新聞愛好者》20215期的《生态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背景下我國氣候傳播的戰略定位與行動策略》論文認為,在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統領下,通過立足生态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這一宏大背景,以促進生态文明,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氣候變化全球共治的大視野和大格局,來把握我國氣候傳播的總體戰略定位和行動策略。研究認為,當前階段,我國氣候傳播對内為生态文明建設的引領者、綠色低碳發展的倡導者,對外為全球生态文明與美麗地球的貢獻者、推動者、促進者。在傳播主體角色定位上,政府是主導者,媒體是引導者,NGO是助推者,企業是擔責者,公衆是參與者,智庫是獻策者。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與服務新發展格局,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進一步推進"5+1"六位一體相互配合、支撐與聯動的行動框架,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氣候傳播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完善符合新時代需要的傳播方式、手段與方法,形成多元主體傳播協同效益。

這兩篇論文均為鄭保衛院長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生态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背景下我國氣候傳播的戰略定位與行動策略》階段性研究成果

氣候與健康傳播是我院學科建設重點科研方向之一。《新聞與寫作》《新聞愛好者》分别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期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