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保衛院長在《現代傳播》發表《論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形成背景、曆史貢獻及當代啟示》一文

2020/11/27 09:20    閱讀:

鄭保衛 王青:論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形成背景、曆史貢獻及當代啟示

——為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而作

人民出版社  www.ccpph.com.cn  2020-11-26        來源: 《現代傳播》2020年第11期

  【内容摘要】此文為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而作。文章論述了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形成背景;評述了恩格斯新聞思想對于建構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創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創建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曆史貢獻;闡釋了恩格斯新聞思想對于我們牢牢把握黨的新聞事業的性質定位,正确處理黨的媒體與黨和群衆的關系,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路線,高度重視新聞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所具有的啟示意義,并對當下如何學好恩格斯新聞思想,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活動提出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恩格斯新聞思想;形成背景;曆史貢獻;當代啟示

  1820年11月28日,弗裡德裡希•恩格斯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市的一個紡織工廠主家裡。1895年8月5日,恩格斯走完其波瀾壯闊的一生。恩格斯是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被列甯譽為“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産階級的導師”1。《恩格斯傳》的作者之一格姆科夫曾評價道,恩格斯1883年在馬克思墓前所說的“他的英名和事業将永垂不朽!”一句話,“用在他自己身上也是完全貼切的”2

  同馬克思一樣,恩格斯在新聞領域也有着獨特經曆與貢獻。他從18歲便開始為報刊撰稿,發表了多篇文章;此後,作為撰稿人或通訊員,先後為《萊茵報》《新道德世界》《德法年鑒》《前進報》等十幾家報刊撰稿;28歲時,他與馬克思共同創辦了《新萊茵報》;晚年,他與馬克思一起指導了《社會民主黨人報》等一些歐美國家的工人報刊等。可以說,恩格斯一生從未離開過報刊活動,堪稱傑出的無産階級報刊活動家、卓越的新聞記者和評論家。

  恩格斯在長期從事報刊活動的實踐中,對關于無産階級報刊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思考,做出了精辟而深刻的闡述,形成了他獨特的新聞思想,為世界無産階級新聞事業及馬克思主義新聞學開拓了道路、樹立了旗幟、指明了方向。時至今日,曆經百餘年,恩格斯的新聞思想依然閃耀着智慧與真理的光芒。

  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我們重溫他的新聞思想,研究他的報刊活動,學習他的精神品質,努力“從年老恩格斯的知識和經驗的豐富寶庫中得到教益”3,并将其運用到我們當下的新聞實踐之中,這不僅是向他表達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的最好方式,同時也是在新時代條件下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砺奮進的應有之義。

  一、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形成背景

  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形成離不開其自身豐富的報刊活動實踐,離不開馬克思的報刊活動及新聞思想的啟示和影響,也離不開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現實需求,這些因素是其新聞思想形成的曆史背景和政治基礎。

  (一)對自身豐富報刊活動實踐的思考與總結

  報刊活動在恩格斯的革命生涯中占據着極為重要的位置,他一直将報刊看作革命鬥争中“極其值得掌握住的堡壘”4。正是基于這一認識,從事報刊活動成為他進行革命鬥争的重要途徑和關鍵一環。恩格斯有着十分豐富的報刊活動實踐,在自1838年首次為報刊撰稿之後的50多年裡,他為100餘家報刊“撰寫了近1000部(篇)政論著作、通訊報道、其他文字材料和2000餘封信件”,參加創辦、編輯、領導了10餘種報刊5等。這些報刊活動為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孕育提供了肥沃土壤。

  早在1838年至1841年,年輕的恩格斯在德國不來梅實習期間,就為《不來梅雜談》《德意志電訊》《知識界晨報》等多家報刊撰稿,發表了20餘篇政論、通訊和文藝作品。這一時期,恩格斯開始初露鋒芒,其革命民主主義思想也逐漸形成,并滲透于新聞工作實踐之中。期間他所寫的《烏培河谷來信》一文,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虔誠主義的黑暗和僞善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

  19世紀40年代,是恩格斯報刊活動的活躍期和新聞思想的發展期。這一時期,恩格斯報刊活動實踐更加深入和廣泛,積累了豐富的辦報經驗。首先,恩格斯開始深入參與到報刊編輯、撰稿寫作、推銷發行等具體報刊工作之中。例如,他訪問了《萊茵報》《北極星報》等報刊編輯部,先後為《萊茵報》《德法年鑒》《前進報》等多家報刊撰寫稿件等。其次,恩格斯與馬克思開始着手改造一些非無産階級立場的報紙。如1844年,恩格斯幫助将巴黎德文小報《前進報》改造為從事政治鬥争的共産主義報紙;1847年,比利時德國僑民周報《德意志——布魯塞爾報》也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影響推動下,轉變到明确的無産階級黨性立場上。

  另外,恩格斯還開始嘗試創辦和領導報刊工作。例如,1848年,恩格斯與馬克思共同創辦了大型政治性日報——共産主義者同盟中央機關報《新萊茵報》。在此後近一年的時間裡,他除擔負日常編輯和撰稿工作外,還協助馬克思承擔了大量組織工作,在馬克思外出期間,他還代理主持報紙工作。《新萊茵報》時期可以說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報刊活動史上的一個光輝點。恩格斯自身也對這段經曆印象頗深,因為他親眼目睹了報紙在革命鬥争中所爆發的巨大威力及其所帶來的深刻影響,這讓他感受到在革命中創辦政治性報刊的無限樂趣。恩格斯晚年甚至将《新萊茵報》時期作為其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報刊活動經曆之一,并将這份報紙譽為“革命年代德國最著名的報紙”6

  正是在這一時期,恩格斯對如何創辦政治性機關報,如何利用報刊鼓舞群衆、指導革命鬥争,如何使報刊堅守無産階級的政治立場,如何進行報刊宣傳和新聞寫作等,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同時對報紙的性質任務作用、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以及出版自由等問題也有了比較深入的思考和認識。總之,這一時期的新聞工作實踐和報刊活動經曆,不僅為恩格斯以後的報刊活動積累了豐富經驗,而且為其新聞思想的形成和完善奠定了根基。

  随着1848年歐洲革命的失敗,《新萊茵報》被迫停刊。為了總結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同時也作為《新萊茵報》的延續,恩格斯與馬克思于1950年一起籌辦了《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并在上面發表了多篇總結性和指導性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在該雜志的出版啟事中,他們明确提出了報紙在幹預運動、充當喉舌、反映局勢、聯系群衆等方面的所具有的最大好處和巨大作用。這一關于報紙作用的創見,之所以能夠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時間節點上被提出來,正說明它是《新萊茵報》時期他與馬克思的報刊活動實踐所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之一。

  19世紀70年代末,恩格斯開啟了另一段終生難忘的報刊活動經曆,即指導《社會民主黨人報》時期。由于當時馬克思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科學研究和著述寫作上,因而報刊方面的許多工作就落在了恩格斯肩上,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指導德國社會民主黨機關報《社會民主黨人報》。恩格斯為這家被其稱為“黨曾經有過的最好的報紙”7傾注了大量心血。在長達11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在關心和指導該報成長。早在出版之前,恩格斯就親自為其确定辦報方針、工作路線和鬥争策略等,從而使其牢牢掌握在“真正革命的社會民主黨人手中”8;在出版後的十年間,小到文章措辭的運用,大到報刊總方向的把握,從報紙的編輯、經營等業務層面,到利用報刊指導革命鬥争的策略層面等,恩格斯總是給予其悉心指導和及時幫助。

  在此過程中,恩格斯将以往的辦報經驗和理論思考,應用于該報的工作實踐之中,對黨報的指導和運用越發娴熟,其黨報思想也發展得更為全面、深刻和系統。這一時期,他不僅進一步深化了對黨報的性質任務、方針路線、策略原則等方面的理解,完善了關于出版自由、報刊寫作和新聞文風等方面的認識,還進一步發展出關于黨報與黨的領導機關及群衆之間的關系,以及新聞工作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新思想。總之,恩格斯在《社會民主黨人報》時期的報刊活動實踐,對恩格斯新聞思想尤其是黨報思想的形成與完善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受馬克思報刊活動與新聞思想的啟發和影響

  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形成,深受馬克思報刊活動及新聞思想的啟發和影響。在生活中,他們情誼深厚,是形影相随的摯友;在思想上,他們志趣相投,是精神契合的知音;在工作中,他們配合默契,是互幫互助的戰友。在報刊活動方面,他們的活動軌迹“幾乎是完全交叉和重疊的”9。在他們兩人共同的報刊活動經曆中,馬克思通常扮演領導者的角色,而恩格斯則總是擔負“第二小提琴手”的角色。但兩人并不是那種上下級關系,而是一種合作夥伴和革命戰友的關系。他們經常就辦報理念、工作思路、業務規範等交換意見,從而使得二人的新聞思想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因報刊結緣的,後來又與報刊工作相伴一生。他們雖是同鄉,但在1842年之前并無交集。1842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幾乎同時開始為《萊茵報》撰稿,後來馬克思擔任了該報主編,這期間恩格斯訪問報社編輯部,實現了兩人的初次見面。1844年2月起兩人開始建立通信聯系,1850年11月中旬以後,兩人幾乎每天都有信件往來。從信件所涉及内容可以看出,他們讨論的問題很大一部分都與報刊工作有關。

  馬克思和恩格斯經常共同發表文章、起草文件、撰寫信件、編寫著作等。兩人自1845年開始合作,在此後的數十年裡,共同撰寫和發表了數百篇文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們合寫的文章中,有一部分完全是由恩格斯單獨完成的。如馬克思在受聘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稿的十餘年裡,由于忙于《資本論》寫作等工作,經常請恩格斯代筆。此外,還包括一些關于報刊工作的文件、通告、信件等,也都是由恩格斯執筆,以兩人共同的名義發出的。因此,在兩人共同完成或以馬克思名義發表的一些文獻中所蘊含的新聞思想,很難說僅僅屬于他們中的某一個人。合理的論斷是:這些新聞思想是二人溝通交流後的一緻看法,是共同智慧的結晶。

  另外,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幾乎同步的報刊活動經曆,這為兩人新聞思想的交互影響提供了實踐基礎和背景條件。縱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幾十年的報刊活動生涯,他們經曆了“共同為報刊撰稿--共同參與報刊編輯工作--共同創辦報刊--共同指導報刊工作”的全過程,這種幾乎完全交叉和重疊的事業發展線,加之兩人親密的戰友夥伴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在新聞思想上的交流、碰撞以至融合。尤其是共同創辦《新萊茵報》和指導《社會民主黨人報》等經曆,更是直接而深刻地影響着他們彼此的新聞思想。

  在這些報刊活動經曆中,恩格斯總是毫不猶豫地給予馬克思無條件的支持和幫助。例如,1848年,在籌辦《新萊茵報》時,馬克思主張創辦一份大型政治性報紙,将其作為傳播共産主義者同盟綱領指示、宣傳共産主義科學真理的重要陣地,這一主張得到了恩格斯的認同和支持。又如,當馬克思寫信告訴恩格斯,他打算為德國和美國的一些有進步傾向的資産階級報刊撰稿時,恩格斯同樣表示支持,并與之共同完成撰稿任務。總之,在與馬克思攜手為革命事業及報刊工作奮戰的過程中,通過耳濡目染、交流切磋,恩格斯的新聞思想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馬克思報刊活動及其新聞思想的啟示和影響。

  (三)應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現實需求

  如前所述,在恩格斯一生豐富的報刊活動實踐中,始終貫穿着一條明晰的主線,顯示着一個明确的目的,即為實現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目标服務。而這條主線和這個目的都緣自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現實需求。這就注定了恩格斯的報刊活動與其革命活動密不可分且步調一緻,同時會随着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現實需要而不斷發展。因此,從這一角度說,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現實需求也是影響恩格斯新聞思想形成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其重要的政治基礎和時代背景。

  恩格斯的報刊活動離不開19世紀時代大背景的影響。19世紀初期,随着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變革,社會生産力已經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生産力的提高并沒有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大的改善,反而使得社會貧富差距日益嚴重,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由此,在資本主義發展程度較高的歐洲,工人階級的意識不斷覺醒,他們開始團結起來反抗資産階級的剝削和壓迫,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相繼爆發了三次大規模的工人運動。此外,這一時期,交通和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進一步縮短了世界各地的時空距離,使得人們之間的交往更加便捷與頻繁,進而推動了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由此,大衆傳播開始興起并逐漸普及。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年輕的恩格斯開始投身于報刊活動,并開始意識到報刊對于工人運動的重要作用。這一時期,在情感立場上,恩格斯表現出對被壓迫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無産階級利益的深刻認識;在工作方式上,他注重考察社會現實,并與普通工人群衆交往;在世界觀上,他逐漸完成了“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産主義的轉變”10。這種思想和觀念上的轉變同時也體現在其報刊活動之中,并滲透到其新聞思想之中。如在新聞工作實踐中,恩格斯表現出更加堅定的無産階級政治立場,提出黨刊的任務首先是宣傳和捍衛黨的主張、與敵對黨的論斷作鬥争等精辟見解。

  1847年共産主義者同盟的建立和1848年《共産黨宣言》的誕生,标志着革命無産階級有了自己的階級組織和政治綱領,恩格斯作為同盟的領導人和綱領的起草人之一,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歐洲的革命浪潮蔓延至德國,然而,德國無産階級政黨卻缺少一個能夠指導革命鬥争的武器和陣地。于是,到出版自由環境相對寬松的萊茵省中心科倫創辦一份能影響全國的大型政治性報刊,便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計劃之列,由此,《新萊茵報》應運而生。在馬克思的領導和恩格斯的輔助下,《新萊茵報》堅定地貫徹着無産階級政黨的政治綱領,緻力于工人階級的解放鬥争。這一成功實踐無疑對恩格斯黨報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影響。

  19世紀50至60年代中葉,歐洲進入資産階級反動時期,工人運動遭遇重大挫折,報刊活動也經受不小打擊,但恩格斯和馬克思沒有被困難所征服。為了繼續進行共産主義宣傳和指導革命鬥争,他們開始借助《紐約每日論壇報》《新奧得報》等一些資産階級進步報刊,搭建起向工人群衆說話的新平台。但當發現這些報刊轉變了原有的進步立場,損害到工人群衆的利益時,他們便毫不猶豫立刻停止為其撰稿。第一國際成立後,恩格斯被選為總委員會委員,為了支持協會的工作,恩格斯擔任該協會機關報的通訊書記,期間,他花費大量心血對深受機會主義思潮影響的第一國際機關報《蜂房報》進行改造,并積極支持英國礦工協會機關報《工人辯護士報》的工作,等等。

  總之,正是在順應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現實需要及其自身革命活動和報刊活動實踐中,恩格斯不斷進行總結和思考,提出了關于無産階級政黨報刊的一系列理論觀點,并不斷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和檢驗,進而形成了其較為系統的新聞思想。

  二、恩格斯新聞思想的曆史貢獻

  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創始人和奠基者之一,他的新聞思想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增添了理論成果,奠定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基礎,為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指南。

  (一)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增添了理論成果

  恩格斯被馬克思贊譽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11。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的三大組成部分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恩格斯都有許多深刻見解和新的發現,從而大大豐富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其中便包括他在長期革命鬥争和報刊活動實踐中産生的新聞思想。可以說恩格斯的新聞思想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增添了重要的理論成果。

  恩格斯的新聞思想,尤其是其黨報思想,豐富和完善了無産階級革命鬥争學說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宣傳學說,對于開創運用報刊組織動員群衆、指導革命鬥争的傳統有着重大曆史貢獻。恩格斯一直将報刊尤其是黨報看作無産階級開展革命鬥争的政治陣地和思想武器,看作無産階級在集會、結社、遊行示威、暴力革命等手段之外,可以利用且不可或缺的鬥争形式。恩格斯認為,在黨的出版物上發表批判性文章、傳播共産主義真理,以及報道工人運動情況等,有助于喚醒、鼓舞和組織群衆,是一種切實有效的鬥争方法。此外,在黨的出版物上刊載黨的文件、通知、指示等,為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目标任務和方針策略等作出規定,也是一種強有力的領導手段。

  恩格斯的新聞思想并不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報刊領域的簡單投射與反映,而是對該理論在經過報刊活動實踐應用和檢驗之後的深入拓展和細化。一方面,恩格斯的新聞思想是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它天然地包含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理念。如恩格斯的黨報思想倡導黨報要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為重要任務,以最終實現無産階級的解放和共産主義的理想為主要使命,等等。

  另一方面,恩格斯又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指導其報刊活動的實踐當中,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最終闡發出新的思想内涵。例如,在《社會民主黨人報》時期,凱澤爾事件和航運津貼法案事件引發了黨内關于黨的機關報同黨的領導機關之間關系的争論。恩格斯針對此事,明确提出黨報應是代表全黨意志的言論機構,同時有權對黨的領導機關進行監督和批評,這進一步發展出在黨内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實行黨内監督等思想,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另外,恩格斯的新聞思想還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帶來一定啟示。恩格斯本身具有深厚的政治經濟學知識基礎,他的一系列政治經濟學思想主要是通過報刊出版廣為傳播的。與此同時,無産階級新聞事業的實踐以及恩格斯在此間所形成的思考,也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完善提供了一定的養料。例如,1879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給奧古斯特·倍倍爾、威廉·李蔔克内西、威廉·白拉克等人(通告信)》中提出“由誰掌握錢袋,也就是說,歸根到底由誰來指導報紙的方針”12,表達出報刊最終會受到經濟因素制約的思想。

  恩格斯對哲學也深有研究,并形成了他獨特的哲學思想。他在報刊上發表的《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文獻,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貢獻。另外,恩格斯在長期報刊活動實踐中所形成的新聞思想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帶來了有益補充。例如,恩格斯提出的報刊要完全立足于事實的基礎之上,要處理好黨報與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群衆之間的關系,要依靠人民創辦報刊等等,這些内容充分體現出馬克思主義的曆史觀、唯物論和辯證法等重要哲學思想。

  (二)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

  恩格斯的新聞思想内容豐富、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形成發展過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恩格斯的新聞真實觀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奠定了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石。新聞的本源是事實,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一觀念一直為恩格斯所強調。1845年,恩格斯在與赫斯合寫的《緻<社會明鏡>雜志的讀者和撰稿人》公開信中,明确提出報刊雜志要“完全立足于事實,隻引用事實和直接以事實為根據的判斷”,并進一步要求撰稿人要對其所報道事實的準确性負責13。在給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寫的書評中,他對馬克思大加贊賞,認為“他沒有一個地方以事實去遷就自己的理論”14。恩格斯在自身的新聞工作實踐中也一直以此為标尺,他曾自信地對卡洛·卡菲埃羅說:“您從我這裡任何時候都不會接到哪怕是稍微地歪曲事物本來面貌的消息”15

  其次,恩格斯的黨報觀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核心框架的建構做出了重要貢獻。黨報觀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内容,這一内容的框架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建構的。如前所述,恩格斯和馬克思的思想和工作水乳 交融地交織在一起,但又各具特色。恩格斯本身也有着豐富的黨報思想,對黨報的性質任務、功能作用、指導方針、基本原則、辦報路線、運行規律、職業規範等方面都有許多獨到見解。例如關于什麼是真正的黨的機關報、黨的機關報由誰來領導、依靠誰來辦、應遵循什麼綱領和原則,以及如何處理黨報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系等重大問題,他都有缜密思考和精辟回答。這些見解最終形成了恩格斯較為系統的黨報觀,對完善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出重要曆史貢獻。

  另外,恩格斯關于言論出版自由、社會輿論引導、寫作文風建設等方面的一些思想觀點,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基本内容的豐富和發展。例如恩格斯将出版自由看作無産階級革命鬥争的武器,認為充分的出版自由是無産階級新聞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他提出的“出版自由,不同意見的自由鬥争就意味着允許在出版方面進行階級鬥争”16等創見,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自由觀。恩格斯還十分強調報刊在引導社會輿論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他将報刊視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輿論工具;強調新聞寫作要有理有據、簡潔有力,等等,這些觀點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提供了有益補充。

  總之,恩格斯同馬克思一起,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形成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思想遺産。百餘年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曆經列甯的繼承發展及中國共産黨人的充實創新,不斷與時俱進,迸發出頑強的生命力與燦爛的思想光輝。

  (三)為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指南

  馬克思主義新聞學是馬克思主義學說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奠基者之一,其在長期革命活動和報刊活動實踐中所形成的豐富、深刻的新聞思想,為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創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南。筆者所說的“馬克思主義新聞學”,是馬克思主義關于新聞傳播的學說體系,它本質上仍屬于理論的範疇,内容主要包括新聞理論、新聞業務和新聞史三個層面。

  在理論層面,恩格斯系統論述了無産階級的黨報理論,為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打下了基礎。恩格斯一生對無産階級的黨報理論頗有建樹,尤其在其晚年,他在指導《社會民主黨人報》等黨的機關報和其他工人報刊的過程中,對黨報理論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進一步的發展。例如1895年,恩格斯在給《工人報》的賀信中,提出“在每一個黨、特别是工人黨的生活中,第一張日報的出版總是意味着大大地向前邁進了一步!這是它至少在報刊方面能夠以同等的武器同自己的敵人作鬥争的第一個陣地。”17可以說這是對黨報性質定位的重新注解和闡發。另外,他還進一步闡明了黨報與黨的領導機關及人民群衆之間的關系,并補充了運用報刊開展自由批評、對公職人員進行監督,以及引導社會輿論等新的觀點。

  在業務層面,恩格斯為新聞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原則性的要求和建議,為馬克思主義新聞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規範性依據。這些具體的操作理念可以說是恩格斯對其自身乃至整個無産階級辦報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内容涉及新聞寫作、編輯出版、媒體經營以及新聞隊伍建設等多個方面。例如,在寫作方面,恩格斯提出要完全立足于事實,應措辭嚴謹、簡潔生動等;在編輯出版方面,提出黨報“必須由站在黨的中心和鬥争中心的人來編輯”18,報紙編輯“應善于從适當的方面迅速抓住問題”19等;在經營方面,主張将錢袋子掌握在群衆的手中,而不是依靠黨或某一政治組織的經費辦報等;在隊伍建設方面,提出新聞工作者應“習慣于在一定期限内做一定的工作”20,應具備寫作才能、理論知識、經得起考驗的忠心和堅強的性格,等等。

  在曆史層面,恩格斯為新聞學研究者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豐富的史料,為馬克思主義新聞史的發展開辟了道路。首先,恩格斯開創了馬克思主義新聞史研究的先河,他1884年在馬克思逝世一周年時寫的《馬克思和<新萊茵報>》一文,系統回顧了《新萊茵報》的辦報曆程,分析了報紙的創辦背景、籌辦過程、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等,以及評價了該報在當時的影響和馬克思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等。另外,恩格斯一生著作等身,成果豐碩,他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與他人交往的信件、在會議上的發言稿、起草的黨内文件等等,成為我們後世學者研究無産階級新聞事業史和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總之,恩格斯同馬克思一道,通過一系列報刊活動為無産階級新聞事業的形成和發展開辟了道路,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所形成的富有洞見的新聞思想,也為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提供了理論指南。

  三、恩格斯新聞思想的當代啟示

  恩格斯的新聞思想形成于19世紀後半葉,距今已有一個多世紀,但經過歲月洗滌和實踐考驗卻曆久彌新,其智慧的光芒依然能穿越曆史,照耀當下。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我們重新回到恩格斯,認真學習他的思想,系統研究他的理論,從他的思想寶庫中獲取教益,用以指導當下實踐,應是紀念他的最好方式。

  (一)牢牢把握黨的新聞事業的性質定位

  恩格斯對黨的出版物的性質有過諸多論述,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觀點:①黨的出版物首先是一種政治性刊物,是“黨的旗幟”,不能脫離政治;②黨的出版物是黨進行革命鬥争的“第一陣地”和“武器”,其任務“首先是組織讨論,論證、闡發和捍衛黨的要求,駁斥和推翻敵對黨的妄想和論斷”21;③黨的出版物是社會輿論工具,能夠“經常而深刻地影響輿論”22

  恩格斯十分注重報刊的立場傾向,甚至将其作為是否答應為某一報刊撰稿的首要标準。例如,恩格斯在給奧•倍倍爾的一封信中就指出“當我們答應撰稿時,指的是真正的黨的機關報,因此,我們的諾言僅僅适用于這樣的機關報,而不适用于冒充黨的機關報的赫希伯格先生的私人報紙”23。他認為“真正的黨的機關報”就應該始終高舉無産階級的旗幟,堅定地站在無産階級的政治立場上。因為“絕對放棄政治是不可能的,主張放棄政治的一切報紙也在從事政治。問題隻在于怎樣從事政治和從事什麼樣的政治”24

  當前,我國正在經曆一場廣泛且深刻的變革,随着社會的轉型發展,各種新問題新矛盾新風險紛至沓來。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内外形勢,黨的新聞事業如何找準自身定位,進一步堅定政治立場,這是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和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恩格斯關于黨報性質定位的思想啟示我們,要牢牢把握新聞事業黨性原則,始終站穩政治立場,高舉馬克思列甯主義思想旗幟,掌握意識形态鬥争主動權,同各種敵對勢力和錯誤思潮作堅決鬥争,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努力為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

  事實上,我們黨對此始終有着明确認知和堅定立場,這些年來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以促進黨的新聞事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25。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将黨的新聞事業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視為“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視為“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工作26

  (二)正确處理黨的媒體與黨、群衆的關系

  恩格斯自19世紀70年代開始一直在關注黨報和黨的領導機關的關系問題。到了80年代,在同機會主義者鬥争的過程中,他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看法。他認為,黨報應該是全黨的報紙,代表的是全黨的共同意志,而不應該成為黨團(指在德國國會中德國社會民主黨議會成員組成的領導團體,主要是黨内的右翼分子)的“簡單的傳聲筒”;黨的領導機關有權對黨報編輯部的工作實行領導和進行監督,并對黨報施以“道義上的影響”(即思想政治上的領導),黨的刊物也有權在不違反黨的道德的範圍内對黨的某些政策和領導人員進行批評監督。

  恩格斯這些思想的産生,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和曆史條件。當時的歐洲各種機會主義思潮盛行,對無産階級和黨的事業帶來嚴重侵蝕,而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内,特别是在黨的領導集體中存在右翼和左翼兩種勢力。黨的報刊要代表全黨意志,維護黨的利益和全黨團結,在此形勢下,如何處理好黨的報刊同黨的組織及某些領導者個人的關系,情況十分複雜。因此,我們不能把恩格斯的一些新聞觀點簡單、機械地照搬到當下我國的新聞工作實踐中。

  但從恩格斯提出這些觀點的背景和意圖來看,其核心思想是要确保黨報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的堅定性,防止黨報的領導權被黨内某些機會主義者竊奪或被某一背棄黨的綱領路線的組織所操縱,從而失去言論表達和輿論監督的自由。因此,恩格斯實際上是在尋求一種平衡,包括黨的媒體和黨的領導機關之間權力上的平衡,以及黨的思想政治領導與言論出版自由之間話語上的平衡。他希望黨報能夠成為黨内生活的“杠杆”,發揮某種“平衡”和“調節”作用。從曆史的角度辯證地看,這些觀點對我們深刻認識黨報的性質與功能定位,特别是處理黨報與黨的組織之間的關系有一定啟示。

  如果說恩格斯關于黨報和黨的領導機關關系的論述是将黨報作為黨内生活的“杠杆”來說的話,那麼恩格斯關于黨報和人民群衆關系的論述則是将黨報作為人民的代言人來說的。恩格斯十分重視報紙在聯系群衆方面的重要作用,他受馬克思“人民報刊”思想的影響,認為“報紙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每日都能幹預運動,……能夠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發生不斷的、生動活潑的聯系”27。另外,他格外重視人民群衆對于報刊工作的重要作用,他自己就經常深入到人民群衆中,了解他們的生活條件和鬥争狀況。同時,他還強調要發動廣大通訊員支持報紙工作,建議向工人學習,主張文章要考慮到人民的喜好和接受程度,等等。

  據此審視當下黨的新聞工作現實,恩格斯的新聞思想啟示我們:①要牢牢堅持黨對新聞事業的領導,以确保正确的政治立場和輿論導向。當下我國新聞界對這方面的認識比較到位。如近些年,黨中央提出了“黨媒姓黨”“黨管媒體”“全面導向”等口号;②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實行輿論監督方面的作用,使正面宣傳與輿論監督有機統一起來;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目标導向,不斷加強同人民群衆的溝通與聯系。當前媒體格局的巨變使得黨的傳統主流媒體必須尋求新的與人民群衆溝通聯系的渠道和方式,尤其“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衆路線”28

  (三)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路線

  如前所述,恩格斯非常注重新聞的真實性,形成了他獨特的新聞真實觀。他曾明确提出新聞報道要“完全立足于事實”,要引用比較有說服力的事實或“以事實為根據的判斷”29,保證事實細節的真實準确等;另外,還要正确認識和處理好事實和理論或傾向之間的關系,認為不應以事實去遷就理論,而應力求把理論以事實的結果表現出來,不應把未發生的曆史傾向當成既定的事實。例如1891年,恩格斯在緻卡•考茨基的信中反對其在《新時代》編輯部提出的草案中使用的“反動的一幫”一詞,因為“它把本身是正确的曆史傾向當成既成的事實”,而“我們沒有權利把逐漸成為現實的傾向說成既成的事實”30

  恩格斯的這些觀點啟示我們,要謹記和嚴守新聞真實性要求和原則。事實是新聞的本源,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是任何一位新聞工作者在任何時候都要牢記于心的基本原則與要求。然而,在當下“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新媒介環境下,許多自媒體傳播者沒有受過系統而專業的訓練,對新聞真實性缺乏認識,對傳播和接受到的信息把關不嚴,從而造成了各種不實信息的泛濫。這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暴發的“信息疫情”中,便可見一斑。

  另外,恩格斯還十分強調報刊工作要面向現實,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例如,1847年,恩格斯就在其《共産主義者和卡爾·海因岑》一文中批判了海因岑那種“不經過冷靜思考,不了解也不估計實際關系,就向全世界大聲宣稱自己的各種革命号召”31的荒唐行為。1890年,恩格斯在給《薩克森工人報》編輯部的答複中,從理論和實踐方面批判了“青年派”編輯部領導下的《薩克森工人報》,對他們不懂裝懂、任意歪曲馬克思主義的行為進行了譴責,對他們不顧一切現實條件、一味“幻想輕率地‘拿下障礙物’”的做法進行了批評32

  由此可見,恩格斯的新聞思想留給我們的方法論層面的啟示是:實事求是,即要注意結合現實國情和實際語境來傳播信息,報道新聞。具體包括:在路徑上,立足當前現實,發揮調查研究在新聞工作中的作用;在風格上,形成實事求是、不尚空談的工作作風;在思想上,提高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避免落入教條主義的窠臼等。

  (四)高度重視新聞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恩格斯對新聞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給予了高度關注,特别是對黨報的編輯、撰稿人、政論家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881年,恩格斯給愛德華•伯恩施坦寫信,勸說他不要離開《社會民主黨人報》,因為伯恩施坦比較擅長編輯報紙,而且“采取了正确的調子,并且表現了應有的機智。……重要的是善于從适當的方面迅速抓住問題”33。在批判由“青年派”代表組成的《薩克森工人報》編輯部時,恩格斯提出,僅有寫作才能和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擔任領導職務,還需要熟悉黨的鬥争條件,掌握這種鬥争的方式,具備久經考驗的耿耿忠心和堅強性格,最後還必須自願地把自己列入戰士的行列中”,以及要向工人學習等。34

  在記者素養方面,恩格斯1854年在自薦為《每日新聞》撰稿時寫的一段關于軍事記者須具備的素質的介紹,給我們提供了參照:撰寫過關于軍事題材的高質量論文,專門接受過軍事教育,親自參加過戰鬥活動,對軍事科學有多年的研究經驗,熟悉俄語、塞爾維亞語、英語等多種語言35等。可見,在恩格斯看來,記者應具有理論知識、實踐經驗、研究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在《共産主義者和卡爾•海因岑》一文中,恩格斯還提出了一位黨的政論家應具有的條件,即“需要更多的智慧,思想要更加明确,風格要好一些,知識也要更豐富些”36

  由此看出,恩格斯對新聞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①理論素養,即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②業務能力,即長于寫作、善抓問題、反應機敏、風格良好等;③政治素養,即堅定政治立場,緊握政治方向;④實踐經曆,即有工作經驗、了解時事、注重考察等;⑤品格素養,即對黨忠心,性格堅強等;⑥研究能力,即有研究經驗或善于分析研究問題。總之,這些觀點全面而深刻,對當下我國新聞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總結與思考

  曆史長河,浩浩湯湯,多少前塵往事如沙流逝,唯有那思想的豐碑,猶如暗夜明星,熠熠生輝,為世人所矚目。恩格斯與馬克思一起為我們矗立起一座新聞思想的豐碑。在這座豐碑上,恩格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前面我們已對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形成背景、曆史貢獻及當代啟示作了全面梳理和系統研究,除此之外,還需進一步認清學習其新聞思想的意義以及掌握學習的方法。

  學習恩格斯的新聞思想,不僅是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需要,也是加強新聞工作者隊伍思想與作風建設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出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例如,習近平在“2•19”講話中提出,新聞輿論工作要承擔起新時代的職責使命(即“48字”方針),“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确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強調“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37等。可見,學習恩格斯新聞思想是應時所需,須順勢而行。

  另外,學習恩格斯新聞思想還要掌握科學合理的方法,即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看待、分析和解決問題。首先是要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我們學習恩格斯的新聞思想,不是将其照搬照抄,而是要立足中國國情,結合中國現實,從其理論精華和精神奧秘中獲取對當下的有益啟示。

  其次,要在學深弄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學深弄懂”是首要前提,是理論起點,“真信真用”是目标路徑,是實踐終點。學習恩格斯新聞思想,首先要将其放置在曆史的語境中進行系統考察,了解其報刊活動的起承轉合和新聞思想的來龍去脈,然後對其形成整體性的認知和評價,進而将其合理運用到當前的新聞工作實踐之中。

  最後,要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創新發展。學習恩格斯新聞思想的目的,不僅僅是要給出實踐上的有益指導,更重要的是要對現有的理論知識有所創新和發展,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前導,惟有在思想上持續發展,才能給實踐以長遠的理論指導。因此,立足新時代豐富的新聞實踐來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進程,努力構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當代理論體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鄭保衛系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王青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9級博士生)

——轉載于《現代傳播》2020年第11期。

 

 

  注釋

  1《列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頁。

  2[德]海因裡希·格姆科夫等,《恩格斯傳》,易廷鎮、侯煥良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0年版,第1頁。

  3《列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頁。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75頁。

  5鄭保衛:《恩格斯報刊活動的特點》,《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學報》,1985年第3期。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1頁。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89-90頁。

  8鄭保衛:《恩格斯和<社會民主黨人報>》,《國際新聞界》,1988年第1期,第7-13+6頁。

  9鄭保衛:《論馬克思報刊活動的曆史地位——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年第4期,第1-8頁。

  10葛錫有:《馬克思主義誕生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1頁。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604頁。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8頁。

  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13頁。

  1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57頁。

  1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54頁。

  1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28頁。

  1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90頁。

  1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94頁。

  1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75-176頁。

  2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18-319頁。

  2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00頁。

  2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600頁。

  2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59-360頁。

  2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49頁。

  25江澤民:《必須切實加強對宣傳思想工作的領導為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提供有力保證》,《人民日報》,1996年1月25日,第1版。

  26習近平:《堅持正确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人民日報》,2016年2月20日,第1版。

  2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頁。

  28習近平:《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人民日報》,2016年4月20日,第1版。

  2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13頁。

  3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5-176頁。

  3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00頁。

  3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80-82頁。

  3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75-176頁。

  3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80-82頁。

  3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07-610頁。

  3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97-315頁。

  37習近平:《堅持正确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人民日報》,2016年2月20日,第1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