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新聞學術研讨會主題演講彙編

2020/12/21 16:19    閱讀:

學習恩格斯新聞思想做好新時代新聞工作

——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新聞學術研讨會主題演講彙編

  2020年11月28日,“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新聞學術研讨會”在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舉行。這次研讨會有兩個主題,一是“恩格斯的報刊活動與新聞思想”,二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在主題演講環節,有11位專家圍繞上述主題作了發言,交流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下面我們将鄭保衛教授的開幕式講話和他們的演講要點彙編如下,以饗讀者。

 

 

鄭保衛:認識恩格斯 學習踐行恩格斯新聞思想

 

  2020年11月28日是恩格斯(1820.11.28-1895.8.5)誕辰200周年紀念日。恩格斯是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思想家、理論家,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作為馬克思最親密的朋友,他與馬克思共同起草了《共産黨宣言》,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共同領導了第一國際,全力幫助馬克思成就了一生偉業。而他自己也衆望所歸地成為全世界無産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傑出領導人,以及馬克思主義最著名的理論家和宣傳家。

  同馬克思一樣,恩格斯在新聞領域也有着獨特經曆與貢獻。他18歲便開始為報刊撰稿,19歲就在《德意志電訊》上發表了揭露封建專制制度,同情勞動人民的著名通訊《烏培河谷來信》,從而在德國新聞界嶄露頭角;此後,他作為撰稿人或通訊員先後為《萊茵報》《新道德世界》《德法年鑒》《前進報》和《社會明鏡》等十幾家進步報刊撰稿;28歲那年,已經成為共産主義者的恩格斯,與馬克思共同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産階級政黨機關報《新萊茵報》;晚年,他與馬克思一起指導了德國社會民主黨中央機關報《社會民主黨人報》等一大批歐美國家工人報刊。可以說,他一生從未離開過報刊活動,稱得上是傑出的無産階級報刊活動家、卓越的新聞記者和評論家。

  恩格斯始終把報刊看作是共産黨人從事革命運動的“極其值得掌握住的堡壘”,是“以同等的武器同自己的敵人作鬥争”的陣地,是指引黨和群衆的“旗幟”和“中心”。總之,報刊成為他宣傳馬克思主義、指導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從事革命事業的銳利思想武器和重要政治陣地。

  恩格斯在從事報刊活動的實踐中,對無産階級報刊的性質任務、功能作用、指導方針、工作原則、運行規律等進行了許多理論闡述,特别是對黨報如何宣傳科學社會主義,如何同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派别作鬥争,如何動員群衆投身政治運動、開展革命鬥争,如何有效指導工作、引導輿論,以及黨報如何處理與黨組織的關系,如何促進黨内批評和輿論監督,如何推動和完善黨的思想、政治和組織建設等一系列問題,作出了許多精辟論述,形成了他獨特的新聞思想,從而與馬克思一起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世界無産階級和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财富。

  恩格斯的新聞思想形成于19世紀後半葉,距今已有一個多世紀,但經過歲月洗滌和實踐考驗卻曆久彌新,其智慧的光芒依然能穿越曆史,照耀當下。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我們重新回到恩格斯,認真學習和踐行他的新聞思想,并用以指導當下實踐,進一步做好新時代新聞工作,應是紀念他的最好方式。

  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學部,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聯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複旦大學新聞學院等十幾所新聞院校及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機構,于2020年11月28日恩格斯誕辰紀念日,在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共同舉辦了“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新聞學術研讨會”。

  我們希望借此機會交流研讨恩格斯的報刊活動與新聞思想,以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理論研究與教育教學的做法及經驗,為創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教學方法,提高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教學質量水平,推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習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培養更多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優秀新聞人才做些貢獻。

  研讨會邀請柳斌傑、馬勝榮、餘清楚、丁柏铨、尹韻公、雷躍捷、程曼麗、張昆、鄧紹根、朱清河、姜飛等國内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特别是恩格斯新聞思想研究領域最知名的專家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下面選登的是他們的演講精要。

  (作者系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

 

 

柳斌傑:馬克思主義新聞宣傳的偉大旗手

——恩格斯新聞實踐的特點

 

  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思想家、理論家恩格斯,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而且在運用報刊宣傳馬克思主義、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真理性方面功勳卓著,列甯譽之為“歐洲和人類的指路明燈”“工人階級的偉大心髒”“傳播和捍衛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偉大旗手”。

  恩格斯從十九歲開始到去世前,一直在用報刊揭露封建專制制度和資産階級血腥統治,批判資産階級學術觀點和工人政黨内部機會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故意歪曲,維護馬克思主義的純潔性和科學性。在他的報刊活動中有四個特點尤為突出,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一、堅定的立場,鮮明的黨性

  恩格斯幾十年如一日,堅定地站在工人階級立場,運用報刊無情地揭露封建專制制度和資産階級罪行,旗幟鮮明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科學社會主義。他明确指出,報刊是共産黨人從事革命運動的“堡壘”,是同自己的敵人作鬥争的“武器”,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指導工人運動的重要“政治陣地”,是團結無産階級群衆的“中心”,是指引黨前進的“旗幟”。

  二、深入的調查,嚴密的論證

  恩格斯無論是在德國還是在英國,都長年累月地深入工廠,深入工人和勞動者之中,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揭露和批判資本家壓迫、剝削工人階級的罪行。《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就是他深入工廠、車間、家庭采訪調查的成果。這些活動使他對工人階級有了深刻的認識,找到了無産階級革命的現實力量。恩格斯在做調查時,總是進行嚴密的思考和論證,他不隻采訪當事人及家庭,還要查閱相關法規、官方文件、工廠财務報告和有關檔案資料,進行比較、判斷、分析、鑒别,然後才寫報道或評論。他是開展深度新聞調查的當之無愧的始祖。

  三、無情的批判,科學的說理

  恩格斯是以批判普魯士王朝封建專制制度開始自己的報刊活動的,同時他也把批判的鋒芒指向資産階級代表人物和黨内機會主義者。他先後在報刊上發表了500多篇批判文章和信件,批判和清算了鮑威爾、施蒂納、費爾巴哈、杜林的錯誤觀點,闡述了辯證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以嚴密科學的說理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和共産主義原理。

  四、戰鬥的品格,理論的力量

  恩格斯一生都在熱忱、勇敢地戰鬥,是工人階級的堅強戰士。他總是運用報刊同形形色色的敵人作鬥争,拿起批判的武器打擊反動勢力,引領工人階級革命的前進方向,為全世界無産階級舉起了旗幟。尤其是在馬克思逝世以後,恩格斯獨自承擔起了領導世界無産階級革命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任。他一邊堅持和捍衛馬克思主義真理,一邊用新發現、新實踐、新成果,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使馬克思主義登上了人類理論思維的高峰。

  終其一生可知,報刊是恩格斯革命實踐的重要陣地和武器,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宣傳的偉大旗手,恩格斯獨特的報刊活動實踐及其新聞思想,奠定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基礎。今天我們紀念恩格斯,就是要深入學習馬新觀,學習恩格斯的堅定立場、鮮明旗幟、深入調查、嚴密科學的批判精神和戰鬥品格,做新時代有信念、有擔當、有作為的黨的政策主張傳播者,時代風雲記錄者,社會進步推動者,公平正義守望者。

  (作者系清華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原署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

 

 

餘清楚:恩格斯為何吸引我這麼多年?

 

  感謝鄭保衛院長的邀請,使我們有機會相聚在美麗的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新聞傳播學院,參加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學術讨論會。

  對于我們這一代人而言,對馬克思主義有着特别的情感。記得早年,許多場合的牆上都挂有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毛澤東的像,馬克思和恩格斯美麗的大胡子,至今叫我難以忘懷。20世紀80年代我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讀研究生時,馬克思主義新聞史和新聞理論都是必修課,陳力丹老師當時講課的模樣還曆曆在目。也讀了不少鄭保衛教授撰寫的關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報刊史的相關著作。兩位偉人的大胡子和他們的偉大思想是我一生中成長進步的燈塔。

  我個人認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實踐相結合産生了三次曆史性飛躍,結出了三大理論成果。第一次曆史性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其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曆史性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其理論成果是鄧小平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第三次曆史性飛躍發生在黨的十八大以後,其理論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特色化。

  馬克思和恩格斯作為戰友長達40年之久,他們之間建立起了偉大的友誼,共同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推動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和發展了中國的革命實踐和事業進步。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視中國這個東方大國,高度肯定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科學預見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出現,甚至為他們心中的新中國取了個靓麗的名字——“中華共和國”。我們隆重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這應該是最充分的理由。

  作為曾經的媒體人,今天的新聞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我們應如何紀念恩格斯,應該向恩格斯學習什麼。我想,首先我們要學習他的偉大思想。恩格斯非常謙虛,甚至明确表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思想是屬于馬克思的,自己并沒有獨立參加理論的創立。但恩格斯的思想同樣是偉大的,他的理論貢獻同樣是巨大的。恩格斯在1878年出版的《反杜林論》一書,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三個方面對所謂“社會主義的行家”杜林作了根本性批判,全面闡發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确保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因而被譽為“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則是闡述自然界辯證法的經典。此書大大豐富了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内容,是恩格斯晚年的重大的理論創新成果。1884年恩格斯出版了運用唯物史觀研究人類史前史的傑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極大拓展了唯物史觀的論述範圍。這些創新理論成果,都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和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

  此外,我們要學習他的高尚人格。馬克思當年在倫敦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困難的日子。這期間,馬克思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論著作——《資本論》的寫作任務。但因為經濟和債務問題,使得他精神焦慮,身患疾病,6個孩子中不幸有3個死亡。而正是靠着恩格斯的傾囊相助,才幫助馬克思度過了難關。從1851年至1869年,馬克思總共收到恩格斯彙款3121鎊。列甯高度評價說:“如果不是恩格斯犧牲自己而不斷給予資助,馬克思不但不能寫成《資本論》而且勢必會死于貧困。”對恩格斯的無私奉獻,馬克思非常感動。1866年2月20日,他在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高度評價了他與恩格斯之間的友誼:“我們之間的這種友誼是何等的幸福,你要知道,我對任何關系都沒有作過這麼高的評價。”

  馬克思和恩格斯都辦過報紙,都為報紙寫過評論,都是當時著名的報人。馬克思主義的辦報原則和新聞思想,迄今依舊是我們在新時代做好新聞工作的指路明燈。比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無産階級黨報必須遵循以科學共産主義為指導的黨的政策綱領”;報紙“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認為“報刊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每日都能幹預運動,能夠成為運動的喉舌,能夠反映出當前的整個局勢,能夠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發生不斷的、生動活潑的聯系”等。這些觀點所涉及到了新聞工作的黨性、群衆辦報、真實性等重要原則,至今依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作者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人民網原總編輯)

 

 

丁柏铨:論恩格斯新聞思想的特色、内涵和價值

 

  恩格斯和馬克思同處于19世紀歐洲無産階級革命風起雲湧的時代。他們在領導無産階級進行革命鬥争的過程中,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以此指導無産階級革命;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構成部分),以此指導新聞工作服務于無産階級的革命鬥争。恩格斯和馬克思一樣為創立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恩格斯的新聞思想有着自己的鮮明特色。這些鮮明特色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突出體現:以他與馬克思共同提出的科學學說為基礎和支撐,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與他自身的報刊活動密不可分;與馬克思新聞思想之間有着緊密關聯等。

  恩格斯的新聞思想内涵豐富,包括報刊和新聞事業的功能、報刊與政治的關系、新聞真實性、特定主體的傾向性與對報道所作判斷的關系、新聞出版自由、記者職業素質等。他重視人們對新聞的需要,要求新聞事業成為有益的學校;認為放棄政治是不可能的,主張放棄政治的一切報紙都在從事政治;強調新聞真實性,主張新聞須完全立足于事實,隻引用事實和直接以事實為根據的判斷,要求撰寫有名有姓、有地點、有時間的最确切的報道,撰稿人要對他們所報道事實的準确性負責,指出用謊言來證明真理是對真理的莫大侮辱,研究細節和統計數字對報刊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認為傾向性不可避免,但須處理好傾向性與對報道所作判斷的關系;喪失時機對某些文章來說是緻命的,要能對生活作出靈敏的反應;政治自由、集會結社的權利和新聞出版自由,是無産階級的鬥争武器和存在條件;記者必須堅持正确立場,具備良好素質,重要的是善于迅速抓住問題,不濫用“革命”詞彙,謹防誇誇其談,經常而深刻地影響社會公衆輿論,須根據工人對報刊的需要和按工人的要求進行寫作,等等。

  恩格斯新聞思想從形成至今已有100多年時間。其間,人類社會經曆了巨大的曆史變遷。但即使如此,恩格斯新聞思想在當今時代仍不失其價值,在很多方面對當下新聞輿論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恩格斯新聞思想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處理好不回避主觀傾向與進行正确判斷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價值;關于政黨報刊與政治的關系問題的論述有着重大現實指導意義;就新聞真實性所作的精辟論述至今依然體現出真理的光芒;就“第一個陣地”所作的論述啟示後人要有堅守陣地的自覺意識;研究細節和統計數字事關媒體的公信力;“經常和深刻地影響輿論”是“輿論引導論”的理論淵源,等等。

  (作者系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

 

 

尹韻公:恩格斯新聞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

  研究恩格斯和馬克思,我們要注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國人。恩格斯當時所處的環境和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德國、法國、英國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我們用今天看到的德國、法國和英國的關系去理解200年前德國、法國和英國的關系,就等于沒有回到曆史的現場,沒有曆史的現場感,這樣會對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犯判斷性失誤。

  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年代,德國是非常落後的,其農業遠遠落後于英國和荷蘭,工業落後于意大利和英國,海外貿易被英國人,尤其是被荷蘭人甩在後面。1688年英國資産階級就已經享有政治統治權,法國資産階級是1789年奪取政治統治權,而德國資産階級一直到1815年才奪取政治統治權。

  從1785年到1850年是德意志民族奮發有為的時期。在這大概100年的時間裡,德國出現了海涅、萊布尼茨、歌德、黑格爾等大家。英國人完成了政治革命,法國人完成了社會革命,德國人完成了精神革命。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100年當中,尤其是在黑格爾哲學的思想影響下走出來的。

  因此,我建議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闡述馬克思的新聞思想和傳播思想。

  第一要反對本本主義。《共産黨宣言》是不朽的著作,但恩格斯在1872年指出過《共産黨宣言》存在兩個不太實用的地方。第一個不太實用,他認為是《共産黨宣言》曾經提出的十條革命措施,在這十個措施裡面恩格斯後來說并不管用。他說沒有根本特别意義,如果今天寫《共産黨宣言》不會那樣寫。第二個不太實用。是他認為《共産黨宣言》的第三節關于社會主義文獻和各個黨派已經被曆史的發展掃除,完全不适用。

  第二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列甯在發展馬克思主義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俄國實際發動無産階級革命,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世界無産階級政黨提供了寶貴經驗。我們中國共産黨也是把馬克思主義和列甯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取得了無産階級革命的勝利。所以,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能夠在中國成長起來。

  所以。我們一定要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來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來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聞思想。

  (作者系湖南師範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原所長)

 

 

張昆:一脈相承,疊代更新——恩格斯列甯黨報思想比較研究

  在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史上,在黨報理論的有關論述方面,列甯在繼承恩格斯黨報思想的基礎上有所超越發展,從而使得恩格斯的新聞思想實現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新發展。簡而言之,列甯與恩格斯在黨報理論方面的關系可以表述為:一脈相承、疊代更新。

  一、政黨政治與政黨報刊

  政黨政治是政黨報刊的前提,沒有政黨政治就不可能有政黨報刊,沒有政黨報刊的傳播實踐,自然就沒有黨報理論,無論是資産階級,還是無産階級政黨及其黨報理論都是如此。從曆史演進的過程看,資産階級政黨及其黨報在無産階級政黨及其黨報之前出現,其曆史更久。尤其是英國、美國的政黨報刊,在世界新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發展和第一個無産階級政黨的出現,無産階級政黨報刊也登上了曆史舞台。

  二、列甯與恩格斯黨報思想比較

  列甯對恩格斯黨報思想的繼承主要體現在:黨報是黨組織的機關報,是全黨工作的一部分;黨報必須接受黨的領導,必須站在無産階級立場,遵循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根據黨的精神進行業務工作;黨報是黨的思想中心,是思想武器和政治陣地;通過黨報反映黨内各種不同意見,進行意見交換很必要;黨要擔負起揭露敵人、培育(工人)自己黨報的重要使命。

  列甯對恩格斯黨報思想的繼承的基礎上也有許多創新和發展。例如馬克思和恩格斯雖然強調過黨報的無産階級性質,涉及到了報紙的黨性問題,但他們并沒有直接使用“黨性”這一概念,是列甯1905年在《黨的組織與黨的出版物》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出版物的黨性原則問題,并對其作了系統闡述。再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支持無産階級作家利用資産階級報紙,即“用壞蛋打壞蛋”,而列甯反對無産階級的作家、黨報工作者為資産階級的報刊寫作;在黨報功能上,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黨報的政治宣傳作用,而列甯在繼承這一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黨報是“集體的組織者”,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工具”的觀點;又如在黨報與黨組織關系問題上,恩格斯提倡在黨的機關報之外,可以創辦不直接隸屬于中央的報紙,而列甯則不允許非機關報的存在,強調“凡是不同黨保持組織關系的報刊一律不得存在”;再是恩格斯反複強調黨對黨報隻能施加“道義上的影響”,即“非行政命令的,而是思想上的指導與引導”,列甯則主張黨報必須無條件地服從黨的領導,成為黨得心應手的喉舌、宣傳工具等。

  三、列甯與恩格斯黨報思想存在差異的原因

  列甯與恩格斯黨報思想之所以存在差異,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時代環境的變遷。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處的時代是自由資本主義的時代,無産階級與資産階級的矛盾相對不是很激烈,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議會民主,主張利用合法政治鬥争達到目的。而列甯所處的時代是帝國主義走向壟斷階段的時代,無産階級與資産階級的矛盾加劇并且難以調和,實行無産階級革命成為首要選擇。

  其次是具體的國情不同。西歐國家有實行“廣泛民主原則”的土壤,如推行“完全的公開性”和“一切職務經過選舉”等。而俄國有着數百年的專制傳統,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政治環境極為惡劣,嚴格的書報檢查緻使無産階級革命政黨沒有集會、結社、出版的自由等,這些都對開展政治鬥争提出了嚴峻挑戰。同時在經濟文化方面,俄國也遠遠落後于西方。

  第三是個人身份的差異。馬克思恩格斯是思想家——革命者,其任務是揭露和批判舊世界,實現無産階級和勞苦大衆的解放;列甯則是革命者——政治家(國家領導人),其使命是建立和鞏固新政權,建設和發展新社會。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原院長,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特聘院長;共同作者:王一迪)

 

 

朱清河:論恩格斯和平時期黨報工作原則

及其對我國黨報工作的啟示

 

  恩格斯是世界無産階級的革命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在與馬克思合作的幾十年中,恩格斯始終扮演着“第二小提琴手”的角色,作為一位承上啟下的重要人物。在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順應國際形勢的變化堅持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特别是對和平時期黨報工作作出了許多闡述,建設性地提出了三項原則。這些原則對當前我國黨報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引領作用。

  一、黨内自由交換意見的原則

  在關于“航運津貼事件”的通信中,恩格斯開始用“自由發表意見”的原則來處理黨内的分歧。他認為意見自由交換原則是一個政黨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如若還按照政黨發展早期所要求的“絕對服從”是行不通的,隻有通過自由交換意見方法才能達到思想上的統一。

  二、黨的領導機構對黨報實行道義影響的原則

  鑒于當時歐洲許多國家的工人政黨内部發生了矛盾與沖突,例如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内,黨報編輯,如李蔔克内西通常也被認為是黨的領導人,與黨的領導機構——議會黨團就出現了一些矛盾和沖突。在“反社會黨人非常法”出台後,恩格斯在關于黨的領導機構與黨報的關系問題上,提出了黨的領導機構對黨報“實行道義影響”原則,這就從理論上解決了黨的領導機構對黨報的領導方式問題。

  三、黨内思想鬥争公開的原則

  在工人政黨出現的早期,因為尚處于發展的雛形階段,且容易受到外界迫害,不公開黨内鬥争的思想是黨内的一種默認。在馬克思去世後,共産主義政黨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在此背景下将黨内矛盾公開不會對黨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正是基于對當時形勢的判斷,恩格斯支持黨組織内部在堅持共同綱領(黨章)原則的基礎上可以開展公開的自由讨論。

  恩格斯關于和平時期黨報工作原則的論述,給我國黨報工作提供了一定借鑒。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進入了和平發展時期,如何處理黨報與黨組織的關系、黨内思想鬥争應不應該公開、黨内意見如何交換等問題,成了當時黨的領導人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毛澤東、劉少奇等黨的領導人在吸收恩格斯新聞觀點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回答了如何處理黨報與黨組織的關系、如何開展報紙批評,以及黨報是否要開展自由讨論等現實問題,為新中國黨報工作指明了方向。

  盡管目前國際國内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恩格斯關于和平時期黨報工作原則的許多論述仍然沒有過時,依然對當前我國新聞工作發揮着指導作用。

  一是要堅持無産階級政治立場。堅持無産階級政治立場是恩格斯在黨報工作論述中提出的重要原則,也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黨報工作的根本原則,是輿論引導工作得以開展的根本前提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内在要求。這一原則可以引領我們的黨報始終堅持“黨媒姓黨”“黨管媒體”的行動規制,發揮好黨媒的思想和輿論導向作用。

  二是要保持同人民群衆的密切聯系。恩格斯認為黨組織要始終保持與人民群衆的密切聯系,經常與人民群衆交換意見,多傾聽人民的聲音。這一原則可以引領我們的黨報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切實做到及時反映社情民意,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

  三是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發揮黨報的批評和監督作用一直是恩格斯提倡和重視的,在恩格斯看來堅持開展新聞批評和輿論監督是報紙的重要功能,也是其合法權益。恩格斯認為黨的領導機構對黨報有着指導和引領作用,但同時黨報對黨的領導機構也有批評和監督的權利。這一原則可以引領我們的黨報在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同時加強新聞批評和輿論監督工作。

  (作者系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宣傳教育基地主任)

 

 

馬勝榮: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

 

  近些年新聞院校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取得較大進展,收到了實際成效。今天我主要想就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如何改進談點個人的想法。

  一、要解決好師資問題

  最近同一些新聞院校的老師交流,比較普遍的一種感覺就是大家都在強調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育,但能勝任這方面工作的老師較少,現有的老師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修養不夠;二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學習不夠;三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教學缺少較為硬性的指标要求,比如課本的統一,講授的質量等。

  由此看來,解決新聞院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和教學的師資問題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二、要處理好閱讀經典與理解本質的關系

  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需要認真學習原著,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僅僅局限于閱讀原著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述的思想本質。

  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這篇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中,批評了曆史領域中的“非曆史的觀點”,認為這種觀點“不能把世界理解為一種過程,理解為一種處在不斷的曆史發展中的物質”。

  閱讀和了解原著是基礎,但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是,盡管我們強調新聞工作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但是在新聞實踐中仍然不斷出現問題,在一些根本問題上的誤區還沒有改變。

  這提醒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要避免一些人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過程中存在的片面解讀的情況,要善于準确、全面、曆史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相關論述的理論内涵及其思想本質,并在實踐中堅持和貫徹執行。

  三、要掌握觀察與分析新聞事件的方法

  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些基本觀點,需要同目前所講授的一些新聞理論觀點結合起來,使新聞從業人員和新聞院校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這些基本觀點,這一點非常重要。

  新聞專業課程教學的内容很廣泛,包括如何采訪收集信息、撰寫新聞稿件、确定報道類型等,同時還包括如何搞好新聞編輯、攝影攝像,網絡傳播,媒介經營管理等一系列内容。如何在我們的新聞專業教學中體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些基本觀點,比如新聞的本質與報道的準确、公正和“客觀性”、新聞報道的“價值取向”、新聞報道的框架與導向等,這些都需要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掌握觀察與分析新聞事件的方法。

  四、要善于利用重大新聞事件進行理論總結和思考

  要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水平,就要善于利用重大新聞事件進行理論總結和思考,其中重點可以多觀察和分析國際新聞事件和國際媒體,這樣說服力會增強。比如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美國兩個大媒體CNN和FOX NEWS的大選報道幾乎完全不同。特朗普多次指責CNN發布假新聞,同時又通過FOX NEWS不斷傳播他的聲音。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建議老師們做一些詳細分析,從中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五、要堅持不斷創新

  創新是個難題,但又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目前的教師隊伍和學生群體都是一個新群體,需要老一代教授和專家的傳、幫、帶。同時,老一代教授和專家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當前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别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989年5月,習近平在《把握好新聞工作的基點》一文中指出,“新聞學作為一門科學,與政治的關系很密切。但不能說新聞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說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實性,所以既要強調新聞工作的黨性,又不可忽視新聞工作自身的規律性。”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中,我們要十分注意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針對上述問題,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努力改變你教我學的舊模式,提倡相互交流讨論的新方式。

  二是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作為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部分,要從中小學抓起,不能到大學階段才開始重視這方面的教育。

  (作者系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名譽院長,新華社原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

 

 

程曼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傳承與發展

 

  19世紀40年代後期,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性地繼承人類優秀文化遺産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國際共産主義運動蓬勃興起,進而産生了無産階級報刊。它們在啟發工人覺悟、宣傳革命思想、組建無産階級政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黨的報刊是黨進行工人運動的武器。因此,無論是在創建國際性政黨組織時期,還是在一國之内創立黨組織時期,他們都十分重視利用黨的報刊聯系群衆,指導工人運動。

  從時代背景看,馬克思主義的新聞思想與實踐,形成于無産階級專政國家出現之前,他們的理論主要是無産階級鬥争理論(以及社會主義、共産主義基本原理)。列甯新聞思想與實踐的一部分,形成于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前,與馬克思主義無産階級鬥争理論具有同樣的性質;列甯新聞思想與報刊實踐更為重要的一部分,産生于無産階級政黨執政條件下,産生于蘇維埃政權建立後的新時代,他的新聞思想及其報刊實踐活動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的新聞思想,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同時,由于列甯處于帝國主義和無産階級革命的時代,蘇維埃政權建立後,來自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反動勢力的打壓不可避免。因此,如何應對複雜的國際環境(包括國際輿論環境),采取什麼樣的新聞宣傳策略等,列甯均有許多精辟論述。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奠基,到列甯豐富發展,再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的創新發展,始終處在一種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的過程之中。

  (作者系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執行會長,中國新聞史學會名譽會長)

 

 

鄧紹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概念的生成與發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明确的概念内涵是科學研究的前提。“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一詞及其概念的生成與發展,不僅經曆了一個從新名詞到學術關鍵詞,再到政治術語的演變過程,而且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設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概念普及和學術逐步深化并建立思想體系的過程之中。

  據筆者目前掌握的文獻資料:“文革”結束後,在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曆史背景下,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編采教研室在回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理論探讨中,于1978年1月編撰出版《廣播電視宣傳概論》一書時首先使用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一新詞彙。雖然當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沒有清晰的概念所指,但表明它是“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在1980年代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運動中,随着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理論探索的深入,作為與“資産階級新聞觀”針鋒相對的學術關鍵詞和政治術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一詞不斷被新聞界使用,其概念初步興起。1991年,新華社新聞研究所研究員林楓明确提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概念所指,包括“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自由觀,以及馬克思主義新聞道德”。1992年後,在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體系建設過程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一詞逐漸被推廣,其概念正式生成。1997年4月,徐光春在中宣部主辦的全國總編輯研讨班上,明确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概念。從1999年興起的全國曆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活動,促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概念内涵在理論、曆史和現實等層面深化發展。

  目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概念各異,但其本質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都主張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新聞輿論工作實踐的科學總結。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一個開放創新的科學體系,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特點。黨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寫進黨章,載入憲法,成為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為了學習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共中央宣傳部編輯出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其“第十八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論述了“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簡要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概念,即“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體現,是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定盤星’。”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概念的精煉表述,既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又體現了其概念内涵的實質和功能定位。

  因此,正本清源,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中國特色的政治術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黨和人民新聞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習近平關于新聞輿論工作重要論述的核心概念,已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

 

 

姜飛:新起點,新階段,新境界

——講好中國故事,迎接國際傳播于我向好局面的到來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7月26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讨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有許多新表述,其中亮點之一就是提出了多個“新”。概括起來包括三個方面:(1)我國的發展站到了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上;(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3)對于中國道路發展和認識的新境界。在此基礎上,習近平提出下一階段發展的新要求:全黨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完善發展戰略和各項政策,以新的精神狀态和奮鬥姿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回顧過去的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和中國國際話語權問題作出多次講話和批示,重點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習近平總書記熟谙新聞傳播規律,又是國際傳播的實踐者,推動者。“講話”是十九大召開之前對于當前形勢和未來發展的總體判斷,也為新時期的對外宣傳和國際傳播指明了方向——以新起點、新階段和新境界,講好中國故事,實現國際傳播格局“西強我弱”的破局,并迎接“于我向好”局面的到來。

  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礎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生曆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曆史起點上。從“講好中國故事”的視野來看待和邁上這樣的一個新起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個“意識”,即“命運共同體意識”,這是講好中國故事的認識起點。習近平提出要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兩個“階段”,即“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世界故事”,這是相輔相成的邏輯起點和兩個階段。講好中國故事包括專注于講好中國故事的階段,和在講好世界故事視野下講好中國故事的階段。

  三個“要求”,即“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這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内涵要求。習近平強調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四種“形象”,即習近平提出的“四種大國形象”:“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形象”,這是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堅持的正确方向。

  五種“範式”,即“曆史故事、發展故事、執政故事、文明故事、天下故事”,構成了講好中國故事的五種範式,這是《習近平講故事》一書總結的習近平講故事的“五道”。

  六大“思路”,即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曆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來講好中國故事,這是實踐的起點,也是行動的要求。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

 

  注釋

  ①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201頁,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②2017年7月26-27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讨班在京舉行。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研讨會會務組供稿,黨瓊、尹延永整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