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研究生教學成果榮獲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9/12/18 15:24    閱讀:

 

我院研究生教學成果榮獲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我院研究生教學成果“校校合作、校媒協同、育人為本,新聞傳播類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探索”在2019年度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教學成果獎評比中榮獲一等獎。這份榮譽是對我院自2015年探索與實踐該教學模式的極大肯定,也給予了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斷開拓創新的鼓勵。

該教學成果是指2015年以來,我院努力構建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即校際協同、校媒協同、校内協同。這包括:與華南理工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跨校聯合、與人民網校媒協同,以“兩廣論壇”“廣西新媒體實驗室”以及自治區級研究生示範建設項目新媒體創新創業教育暨聯合培養基地為抓手,構建資源共享、學用結合的新聞傳播類研究生一流培養平台。同時,我院也在不斷加強與對口支援高校的密切聯系,貫通學界與業界,協同導師和學工隊伍,旨在培養廣西創新型新聞高端人才。該人才培養模式就是我院主動适應當下教育格局和全媒體時代新聞傳媒業的重要探索與實踐,并在這四年裡開創了新聞傳播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

對接對口合作高校,以學為主,促進科研能力新發展

2010年起,我院就與華南理工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不斷舉行研究生學術交流和其他聯誼活動,最終形成了連續開展三屆的“兩廣論壇”這一研究生學術交流品牌活動。論壇以學生論文宣講、研讨和評獎為主,每年開展一次,兩校輪流承辦。論壇拓寬了研究生的學術視野,極大地提升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2014級譚淩宇、宋士方同學在學期間就出版了學術專著《多元視角下采訪對象與記者“信息交換”關系探究》,2015級馬夢藍同學參加在丹麥舉行的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Does ideology affect the tone of international news coverage?》獲得入選學生論文評比第一名,2016級申穎同學在SCI檢索期刊發表學術論文《Dynamic Evolution of Multinational Relation's Network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Based on Massive Media Data Analsis》。

“兩廣論壇”模式引起了兩廣高校的關注和參與,在兩廣高校新聞傳播教育中發揮了較強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吸引越來越多的兩廣高校新聞傳播類研究生參與論壇交流。

對接國内主流媒體,互利共赢,建立校媒協同新機制

為适應研究生培養從以學術型為主轉向學術型和應用型并重的發展趨勢,20157月,我院與人民網廣西頻道簽署《廣西新媒體實驗室共建合作備忘錄》,就共同建設廣西新媒體研究生創新創業暨聯合培養基地達成共識。2016427日,廣西首個“校+媒”實驗室——廣西新媒體實驗室挂牌成立。20187月,廣西新媒體實驗室成功申報獲批廣西研究生新媒體創新創業教育暨聯合培養基地。實驗室相繼落地人民網“中央廚房”、輿情監測、“兩微一端”和微電商4大項目産品。運營團隊共有50餘名研究生,覆蓋所有在校研究生班級。團隊研究生在“雙導師”的帶領下,直接參與各部門工作,投入各環節内容生産。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的平衡。截至20195月,團隊成員已在中央級媒體人民網發表稿件近千篇,參與人民網的多項圖文直播活動,參與“網連中國”、人民網20周年“徒步迎新”等大型項目。 

建設導師+學工隊伍密切協同的全員育人新體系實現學科育人和思政育人的結合

實驗室和基地的導師包括校内導師、校外導師與學工導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兩支隊伍互通有無,密切協同,發揮出了各自優勢——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主體責任得以有效落實,學工隊伍的職能得到切實發揮;學生專業及品德的培養得到同步加強,學習、實習、就業之間的通道被打開,形成了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的聯動機制,提高了學生的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在這一體系下,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14級唐佳敏團隊和2016級唐钰龍團隊分别獲得第二屆和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西賽區選拔賽銀獎;近五年研究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畢業生行業認可度高、社會整體評價好。

“校校合作、校媒協同、育人為本”的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就是以校内協同為基礎,校際和校媒協同為兩翼,對接高端,争創一流。我們相信,在這一模式的指導下,我院研究生教育必定能夠獲得更為長足和充分的發展。(王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