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才灣村米花山紅軍烈士墓,安葬着7位無名紅軍烈士的遺體。從1934年至今,才灣鎮蔣家祖孫五代人,已在烈士墓旁守護了86載春秋。
2020年7月19日,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發現美傳播美”暑期社會實踐隊10名師生,來到桂林市全州縣開展實踐調研工作,旨在溯源紅色新聞曆史,立志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下午五點半,大雨傾盆,載着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師生的中巴車駛過泥濘的鄉間小路,來到米花山紅軍烈士墓。76歲的蔣石林老人撐着一把藍色的格子傘站在雨中,等候一行人的到來,動情地講述那一段深刻的曆史故事。

米花山紅軍烈士墓
1934年11月,紅一軍團二師六團、紅一師先後駐防左翼前沿陣地才灣村米花山,阻擊從北面南下封鎖湘江的國民黨湘軍4個師。紅軍在才灣村駐紮的時候,紅軍戰士們主動幫着村民挑水、劈柴、搞衛生,村民們也幫紅軍磨米、蒸紅薯,軍民其樂融融,紅軍深受群衆擁護愛戴。
這段平和的時光沒有持續太久,同年11月27日到11月30日,湘江戰役覺山鋪阻擊戰全面打響。這場阻擊戰是紅軍長征湘江戰役三大阻擊戰之一,是湘江戰役中曆時最長、規模最大、雙方兵力投入最多的一場戰鬥。當時湘軍在飛機、大炮支援下對紅一軍團防守的米花山和虎形山陣地發動猛烈地進攻,紅一軍團與湘軍激戰三天兩夜,戰鬥空前慘烈,村民們冒着生命危險給紅軍戰士送飯送水。但終因實力懸殊,紅軍的米花山和虎形山陣地相繼被突破,共犧牲3000餘人,傷亡慘重。30日傍晚,紅一軍團被迫向南撤到紹水的白沙河地域構築第二道阻擊線。
戰鬥結束後,才灣村村民蔣忠太帶着時年12歲的兒子蔣受宇到離家三四裡外的米花山砍柴。父子倆在山上的亂樹叢裡發現了7具紅軍遺體,二人冒着被殺頭的風險,将7具紅軍遺體用席子和稻草裹着就地掩埋。自那以後,每年的清明和春節前夕,蔣忠太一家人都會為紅軍烈士掃墓,并給後代和村民們講述當年紅軍的故事。後來,蔣忠太因為堅持守護紅軍墓被當地的桂軍和土匪迫害,蹲進了大牢,受盡了委屈,年僅四十多歲就匆匆離世了。臨終前,蔣忠太特意交待後人,一定要世世代代守護好這座紅軍墓。
蔣忠太的兒子蔣受宇老人在79歲去世後,他的兒子蔣石林從父親的手裡接過了守護紅軍墓的接力棒,年年堅持為紅軍墓祭掃。前些年,有些村民想利用這片土地種植林木,由于擔心紅軍墓被平整掉,蔣石林老人多次主動上門勸說,紅軍烈士墓最終得以保存。老人将烈士們的事迹告訴自己的兒子、孫子,要求他們繼承祖輩遺志,将守墓當成自己的責任,将虔誠的信念傳遞給後代子孫。蔣石林的孫子蔣明峰向爺爺表示,繼續做好“守墓人”,即使以後外出工作,一定會抽出時間回鄉祭掃紅軍烈士墓。
近幾年,在全州縣委、政府以及才灣鎮黨委、政府的重視下,當地領導多次到紅軍烈士墓所在的米花山及附近的山村了解情況,并舉辦了祭拜紅軍英靈的儀式。2020年4月份,全州縣委、政府和鎮黨委、政府組織對米花山紅軍烈士墓進行修繕,為烈士墓樹立了墓碑,用大理石和青磚修葺了墳冢,在墓前的道路兩側栽種了蒼松翠柏,如今修葺一新的米花山紅軍烈士墓莊嚴肅穆。

蔣石林老人講述紅軍烈士事迹
在暴雨中,76歲的蔣石林老人在和師生們講述他們家五代守護紅軍墓的故事時,聲若洪鐘,表情非常的自豪,豆大的雨滴落在身上也毫不在意,“現在政府更加重視弘揚、珍惜、保護烈士墓,開展紅色教育,說明青少年更加需要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離不開革命先輩們的奮力拼搏。”蔣石林老人動情地講述着。
隔着86年的時光,站在守墓老人旁邊,注視着紅軍烈士墓,我們的心也随着經年不變的雨,一起感懷悲壯往事。祖孫五代86年守護紅軍英靈,守墓人守護着的,不僅僅是紅軍烈士的遺體,更是那一段蕩氣回腸的曆史,那一曲曲高歌勝利的英雄史詩,那用生命和鮮血染就的赤誠的紅色,那久久飄揚在中華大地上不屈的華夏忠魂。(文/李貞燕,圖/謝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