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全育人 - 正文

暑期實踐隊赴全州縣融媒體中心實習的感悟

2022/08/04 17:38  陳俊樸  閱讀:

  【編者】根據部校共建的要求,20217月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在全州縣融媒體中心建立了“融媒實踐基地”。2022717—81日組織九名同學,在唐興書記和張偉超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實習,同學們邊思考邊實踐,感觸多多,收獲頗豐。


學碩2020級韋丹宇:邊體邊悟出真知

   作為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的一名碩士研究生,今年夏天有幸前往全州縣融媒體中心實習,收獲滿滿。這半個月的實習與調研經曆與我在本科時打下的技能基礎、碩士期間打下的理論基礎緊密相接,并将最終服務于我在新聞行業中更好的發展。新聞是動态的,作為理論的研究者和未來的新聞從業者,我必須更深入實地,了解一線的媒體,掌握一線的知識,鍛煉服務于一線的技能。感謝全州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和學校學院給我這次珍貴的調研實習機會,更感謝融媒體中心的老師和前輩們對我的指點和幫助,這是一次令我難忘、受益終身的實習調研經曆。

                                                 

韋丹宇同學在采訪中


專碩2020級鄧棱方:深入基層行與記

   全州縣融媒體中心是一個學以緻用、展現自我價值的平台。在這次實踐中,我深入了解融媒體中心的發展現狀以及記者的職業素養要求。我還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開闊了我的視野,尤其是第一書記粟博聞的感人事迹,他在桂林市供電局從事工作多年後決定回鄉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争當領頭雁,帶動仁溪村的發展。他那積極向上的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勵着我。在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的參觀中,勇于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安全渡過湘江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新聞工作者應飽讀社會的無字之書,才能對社會現實有着透徹的了解和體悟,正如新聞工作者的“行”與“記”,要深入基層,腳踏實地,才能更理解現實,感悟生活,承擔起自身的責任。

   

鄧棱方同學在采訪中


學碩2021級陳俊樸:湘江水畔做新聞

   湘江水畔,湘山寺旁,兩周實踐,從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到毛竹山村,從碩果累累的石塘鎮農場到金槐遍野的沙田村農園,伴着紅油米粉和各類李子黃桃,我們一行人有幸作為新聞工作者活躍在桂林全州縣,感受着這座桂北小城的脈搏,記錄着這片土地的故事。我們從廣西開通的第一個縣級高鐵站——全州南站出發,首先來到2019年落成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紅色的五星閃耀在展館建築的中心,長征的故事在館内生動地講述。随後,我們來到毛竹山村,結滿果實的葡萄藤同八百多歲的酸棗樹堅實地立在村中,襯托着水綠山清的小村生态。之後兩周,以創業大廈19樓融媒體中心為核心,我們分為小組深入到各個鄉鎮,頂着遮陽帽、扛着各樣機器,我同所在的小組熱情走訪了石塘、兩河鄉鎮黨支部的工作,深度了解了脫貧攻堅背景中無花果基地農人種養生活的變化,也在與當地企業名人的采訪中體悟了黨建引領下企業與鄉村振興的有機融合。一線的實踐給予新聞溫度與深度,也給予了我們與祖國同呼吸、與時代共奮進的深切體驗。

   

陳俊樸同學在石塘鎮沙田村采訪村民


廣電191班黃旖旎:用腳步丈量新聞的厚度

   到全州縣融媒體中心實習的這短短兩個星期,我與團隊小夥伴跟随總編室的老師去到無花果基地,将所見所聞記錄下來,第一次作為出鏡人員的我大膽積極地站在鏡頭面前、努力遣詞造句展開介紹、不斷嘗試力求表達清晰,鍛煉了自己的出鏡能力。我們在38度的大棚中拍攝超過1個小時,在烈日下不斷重複一個鏡頭直至滿意。在下鄉集中采訪活動中,我更加體會到了新聞記者的“四力”中的“腳力”的重要性,我扛着攝像機走過布朗李種植示範基地的果園小路,踏過兩河鎮魯水紅軍街,感受過石塘鎮風吹稻花的鄉村美景,用鏡頭記錄沿途的景色和辛勤勞作的人民,腳沾泥土紮根基層,抵達現場收獲真情,這也讓我體悟到,用心用情用力才能捕捉最動人的細節,用腳步才能丈量新聞的厚度和寬度。看到了一條新聞的來之不易,讓我對融媒體采編流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為之後的學習和實踐積累經驗,打牢基礎。這也讓我更加明白,作為一名新時代新聞記者不僅要能妙手著文章,還要全面發展,能拍能編能剪能出鏡,這些收獲使我受益匪淺。

   

黃旖旎同學在魯水桃李交易市場進行拍攝


廣電191班劉喜耀:實踐路上學知識

   這一次選擇到全州縣融媒體中心參加暑期實踐活動,一開始純屬是一時興起。帶着好奇與學習的想法,我就毅然選擇報名前往,萬幸後面被選上成為實踐隊的一員,這一次暑期實踐活動真的讓我學到很多。我被分配在總編室協助進行剪輯工作,得益于以往經驗,這一項工作并沒有很困難。在工作兩天後,中心總編室唐主任便帶着我們三個實習生前往石塘鎮的一個無花果基地進行采訪與拍攝,随後又開始策劃出新聞稿與視頻。每一條新聞、每一個視頻,背後都有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團隊全心全意的付出。在下鄉集中采訪活動,我們9名實習生分為四組,與帶隊老師奔赴18個周邊鄉鎮26個采訪點位進行下鄉采訪。我們基本都是獨立完成采訪、拍攝、剪輯、編寫工作,帶隊老師隻是給出意見與帶領隊伍,并不參與到具體工作中來。這一方面給了我們極大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給了我們極大的挑戰。四天的下鄉采訪,每一天都要當天出稿、出視頻,幾乎連軸轉的工作充分鍛煉了我們的能力。在疲憊的同時,也有不小的收獲。

   

劉喜耀同學下鄉采訪


新聞211班楊茜萍:在實踐中感悟 在鍛煉中成長

   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新聞實習活動,我被分配到新聞采訪股。在唐黎萍記者的帶領下,本人與文紅翔同學前往毛竹山村拍攝篝火晚會,并且完成剪輯任務,發布在全州融媒公衆号平台。之後一周,我參加了集中采訪活動,三次下鄉采訪,并參與拍攝剪輯工作,并在融媒體平台發布采訪成果,收獲良多。第一次參加新聞實習,我明白了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走出校門,走進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這是培養鍛煉才幹的好渠道,這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服務社會的良好途徑。半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将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我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為将來更加激烈的競争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楊茜萍同學在編輯新聞稿


新聞202班劉若琪:鄉土中求知 實踐中成長

   在全州縣融媒體中心社會專題股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實習。在第一周的工作中,我有幸采訪到了全州當地兩位優秀的企業家曹玉生先生和陳建雄先生,并通過與他們的交流了解了他們的個人事迹,并為他們撰寫了兩篇人物深度報道。在第二周的實習中,我參與了集中采訪活動,我先後與領隊和同學前往枧塘鎮、鳳凰鎮、鹹水鎮和紹水鎮進行調研,對多位當地的村幹部、種植大戶、企業人士進行采訪,期間我獨立剪輯短視頻兩部,分别為《鹹水鎮特色産業賦能鄉村振興》《枧塘鎮:富硒葡萄助力鄉村振興》,并參與鳳凰鎮、紹水鎮主題視頻的拍攝工作。撰寫新聞稿《枧塘鎮:富硒葡萄,助力鄉村振興》并參與寫作電視同期聲數篇,都發表在“全州融媒”微信公衆号中。這兩周的拍攝中,我學會了使用多種類型的攝影攝像設備,在進行人物采訪的過程中我加強了自己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在撰寫新聞稿的過程中我鍛煉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在視頻的拍攝與剪輯的過程中我也提升了自己的審美水平與專業素養。

   

劉若琪同學采訪全州縣企業人士


新聞201班文紅翔:在實操中錘煉本領

   按照行程安排,我去往了毛竹山村、龍水鎮、大西江鎮、腳山鋪村三個鄉鎮的四個村落,根據當地特色拍攝并剪輯了四個短視頻,完成四篇新聞稿的撰寫。并且,還參與拍攝小組創意《挑戰100元吃垮全州夜市》短視頻制作。此外,我們以實習記者的身份參與了“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喜迎黨的二十大的集中采訪活動之中,這些真正的新聞實踐,讓我的新聞素養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樣一天天的曆練,更是讓我對新聞采訪過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對于其操作過程有了更熟練的掌握。

   

文紅翔同學在采訪現場

 


新聞213班姚藝洋:将文章寫在鄉間沃土上

   本次暑期實習來到全州縣融媒體中心,在實踐中學習并參與融合報道新聞的制作,為大學的新聞理論學習積累寶貴經驗。我實習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協助全州縣融媒體中心新媒體股在廣西雲、雲媒全州APP、學習強國等平台發送推文。我有幸參與集中采訪活動,去到全州各鄉鎮進行宣傳采訪,并及時産出報紙文章、電視新聞、公衆号推文、短視頻四種形式的新聞作品。我們來到鄉鎮、鄉村進行采寫,和不同的基層工作者打交道,感受形形色色鮮活的個體,讓我再一次深刻認識到坐在屋子裡是寫不出新聞的,好文章都在大地上、田野裡和每個普通人的生活裡,各行各業的人都是新聞人的老師。我們小組圍繞文橋、廟頭兩個鄉鎮獨立進行對接、采訪、拍攝、剪輯、寫作等系列工作。在這次學校之外的課堂中,既促進了自身新聞業務能力的綜合提升,又進一步加深對新聞理論知識的理解,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姚藝洋同學在廟頭鎮采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