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中國科普研究所、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共同主辦,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氣候與健康傳播研究中心聯合承辦的“碳達峰碳中和科普策略研究智庫論壇”,以線上形式在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舉辦。論壇主題為“科學、傳播、協同、參與:‘碳達峰碳中和’科普理論與實踐”。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氣候與健康傳播研究中心師生參加了線上論壇。
此次論壇旨在研讨如何更好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做好新時期“碳達峰碳中和”科學普及工作,強化“碳達峰碳中和”科普能力建設,提升全民低碳環保意識與科學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顧問杜祥琬,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原所長周大地,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迎,國家生态環境部宣教中心主任賈峰,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主持人宋英傑,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黃浩明,中國人民大學雙碳研究院研究員王克,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對外合作交流部主任張志強等8位專家作主題演講。
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和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氣候與健康傳播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鄭保衛教授出席會議并緻開幕辭。論壇由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氣候與健康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吳海榮教授主持。
王挺所長在開幕緻辭中指出,本次論壇是中國科普研究所和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開展的第一次研究合作,希望通過此次論壇能夠搭建更好更精準的學術交流平台,為實現我國的“雙碳”目标以及開展高質量科普貢獻智慧。
鄭保衛院長在緻辭中介紹了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以及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氣候與健康傳播研究中心近年來在氣候傳播領域所開展的科學研究及社會推廣工作,希望大家本次論壇能夠探讨如何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礎上打破學科壁壘,進一步整合資源,聯合攻關,争取在“碳達峰碳中和”科普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為構建“碳達峰碳中和”科普的理論框架和知識體系作出新貢獻。
中國工程院杜祥琬院士在題為《實現雙碳目标建設美麗中國》的演講中指出,“碳達峰”是與高質量經濟發展同步的達峰,是産業結構優化和技術進步導緻的碳強度逐步降低後的達峰,實現達峰不是攀高峰,是瞄準中和的達峰。而“碳中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是開創一條兼具成本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發展路徑,是工業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轉變。“雙碳”目标的實施會帶來新投資、新技術、新産業、新交通、新建築、新能源等領域的長足發展,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進“雙碳”目标的實現。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周大地研究員指出,“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盡快實現低碳轉型,目前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存在不少問題,急需進行能源革命,要建設“零碳能源系統”。我國風力、光伏電力資源豐富,锂離子等電池儲能技術快速進步為零碳能源系統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保證,新能源系統将徹底擺脫化石能源資源制約,從源頭上解決空氣、水和固體環境污染問題,将大幅度提高能源系統效率,提供最清潔、最優質、最方便、最高效的能源服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陳迎研究員介紹了他們單位以及她本人近年來所做的“雙碳”科普活動,分享了科普宣傳過程中的經驗與思考。她指出,氣候變化問題涉及專業領域廣,單靠個人的努力很難涵蓋全面,要靠多方共同合作推進科普宣傳。她強調,要做一個合格的“雙碳”科普宣傳員,一方面媒體人必須多學習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專家學者也要投身于科普宣傳工作,要創新宣傳方式,按照不同受衆的需求進行分層傳播,通過具體的故事和案例來推動科普落地,宣傳過程中要精準直擊痛點難點。
生态環境部賈峰研究員介紹了自己和團隊通過微博等新媒體渠道,倡導自行車低碳騎行的科普宣傳活動。他總結了做好低碳宣傳的三個要點:一是要有好的叙事風格和故事,二是要有好的合作夥伴,三是要有好的視角。另外,他認為做好科普宣傳要注意三個方面:一要用公衆聽得懂的語言來介紹我們所面臨的氣候危機,二要用通俗的語言和事實向公衆闡述個人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系,三要探讨如何對氣候變化采取行動最終做到知行合一。
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宋英傑介紹了自己長年研究二十四節氣的心得。他認為二十四節氣知識之所以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既是因為其實用,也得益于它的兩次“降維表達”,第一次是利用物候學來降低傳播門檻,第二次是用歌謠諺語來降低了傳播門檻。他指出,二十四節氣在兩千多年的傳承中,由氣候到物候的降維表達,由文本定義到歌謠諺語的破圈傳播,對于現代科普領域依然具有借鑒意義。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黃浩明教授介紹了當前我國社會組織發展的基本情況以及社會組織在科普過程中的巨大潛力,并為推動當前社會組織開展“雙碳”目标科普提出了四點建議:成立開展“雙碳”科普教育社會組織;鼓勵現有社會組織參與“雙碳”科普;對“雙碳”科普社會組織給予稅收優惠;政府向優先開展“雙碳”科普的社會組織購買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雙碳研究院王克研究員通過分析國際社會上針對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的争論,介紹了目前中國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後所面臨的國際輿論環境,以及關于關鍵争議點的思考,提出了加強中國氣候目标的全球輿情研判及輿論應對的建議。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對外合作交流部主任張志強認為,在科普傳播的過程中,要抓好問題做好策劃,針對“為什麼要’碳達峰碳中和’”的話題,要向公衆講清楚國家之所以做出這個重大戰略決策的道理;針對“如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話題,要向公衆說明實現雙碳目标的方法與策略;而在“公衆如何參與‘碳達峰碳中和’”的話題上則要關注公衆的利益訴求,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公衆自覺參與低碳行動。
鄭保衛教授在閉幕式上作了會議總結。他從專家們的演講中提煉了“行動”“傳播”“公衆”三個關鍵詞。他認為國家政策和科學研究做得再好,“雙碳”目标的實現關鍵還要靠大家的“行動”;而要想行動落實得好,則首先要做好“雙碳”的“傳播”;而傳播主要的面向“公衆”,要讓公衆人人知曉,人人明白,人人參與,共同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标。他希望通過此次論壇,要更深入更持久更迅速地開展傳播工作,讓“碳達峰碳中和”的理念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碳達峰碳中和科普策略研究智庫論壇”主會場

中國工程院杜祥琬院士作視頻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