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2024/05/04 23:32    閱讀: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105年前,一場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以青年學生為開頭而展開,105後的今天,青年學生不忘先輩愛國舉動,不忘五四精神,不忘奮鬥本色。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衆、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主要人物:


(黃日葵)


  黃日葵(1898~1930),廣西桂平人。參加五四愛國運動的遊行示威,為營救被捕學生四處奔走,是五四運動的傑出戰士。

韋青雲(1899—1956年) ,廣西東蘭縣長樂鄉長樂村塘龍屯人。“五四”愛國運動期間,聯絡桂林市學生,成立“學生救國聯合會”。被選為會長,草拟《敬告同胞書》,率領同學遊行示威,聲援北京學生救國聯合會反帝反封的愛國行動。



  

  在2024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紀念五四運動105周年。廣大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争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中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青年者,國家之魂。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

  我院學子謹記習近平總書記寄語與期許,在學習與生活中勇于擔當、不懈奮鬥。 學院五四“兩紅兩優”評比中的優秀青年代表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運用“五四精神”時,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拼搏奮鬥。



  新聞211班尹睿同學認為應該把所學實際應用于國家民族所需。她和同學一起通過調研發現紅色文化代際傳播困境,并申請大學生創新項目探索解決方案,同時參加“互聯網+”和“挑戰杯”紅色專項活動,在競賽中進一步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播。她表示“五四精神”在當下已被賦予了更多意義,在當下的和平年代,我們應把“五四精神”與自己具體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相結合,在日常小事中踐行“五四精神”。


(尹睿同學)


  

       新聞與傳播學類222班王奕初同學表示,作為大學生,作為新傳學子,我們應該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等活動,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将我們的專業學習和中華優秀文化結合起來,去了解、學習、傳播、傳承、宣揚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


(王奕初同學)


      新聞與傳播學類221班劉藝彩同學在學習生活中堅持民主科學精神,積極參與競賽活動并且認真對待各個學科的學習,積極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和動态,拓寬自己的學術視野,保持開放的态度。她擔任221班團支書和院團委學生會生活權益部負責人,堅持為同學們服務,全面發展個人能力并提升自身素養。她表示,在今後她也會始終傳播五四精神的正能量,不斷弘揚五四精神,讓它在新的曆史時期煥發更炫麗的色彩。



  “我國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鬥,同億萬人民一道,在矢志奮鬥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我院學子将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與期許,在時代浪潮中以奮鬥者的姿态不斷前進。


文字/黃婉婷 張海莉 陳可昕 受訪者

圖片/馮楚丹 受訪者供圖部分源于網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