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2023級碩士研究生在莫莉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此次活動結合《民族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課程,旨在增強同學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貫徹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5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甯在廣西調研時強調廣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曆史悠久,要堅持正确的中華民族曆史觀,加強對考古實物、文化遺存、史料史實的挖掘利用,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性問題研究,從中華民族共同體高度把握曆史叙述權和話語權。
廣西曆史“悠久、多元、融合、開放、同心”,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的展館内遴選了廣西珍貴曆史文物,彙集了近年來廣西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認真聽取博物館講解員的介紹,仔細觀看廣西古代文明陳列,深入了解廣西地區豐富的民族文化。老師引導同學們從民族新聞與文化傳播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在當前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前提條件和基本保證。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活動,同學們不僅進一步了解了廣西地區的曆史,也深刻體會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意義。




參觀結束後,同學們分享了他們的參觀感受。
張佳琪同學表示,每一件文物都見證着一個時代的波瀾壯闊,每一件文物都是曆史的見證者。這次參觀不僅更深刻理解了廣西的自然風貌和曆史文化,還了解了廣西地區民族融合發展的曆史,深切感受到了民族團結和民族共同體的重要性。
封晴同學認為每次參觀博物館都是一次與曆史和文物對話的機會,特地在參觀區博物館前準備了要穿的中華漢服——馬面裙。她在參觀過程中了解到了羽紋銅鳳燈的構造,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區博物館裡的每件文物都有獨屬于他們自己的故事,大部分文物經過時間更疊,融合了多民族地區特色。不僅有國内民族特色,還包括國外民族特色,這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曆史根據。

我院《民族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課程的實踐教學,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為平台,通過實地參觀的方式,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強了作為新時代青年學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莫莉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夠将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深入思考理解民族共同體,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字/張倩楠
圖片/張倩楠、封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