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碩士生赴武漢參加“首屆時尚傳播與時尚産業發展國際學術會議”

2024/09/24 16:04  黃薇、徐婷、劉淩西、陳鯕妃  閱讀:

9月21日至22日,“首屆時尚傳播與時尚産業發展國際學術會議”在武漢紡織大學召開。在李時新副教授指導下,我院2023級碩士生徐婷、陳鯕妃、黃薇及2024級碩士生劉淩西應邀參會并作論文宣講等交流。

 

 

(從左至右依次是:黃薇、徐婷、劉淩西、陳鯕妃)

 

陳鯕妃在“時尚品牌與傳播戰略”研究生分論壇宣講了與黃薇合作完成的論文《苗族服飾品牌視覺傳達設計與傳播探究——以“湘西七繡坊非遺工坊”品牌為例》,研究運用視覺傳達設計、品牌傳播等知識,深入探尋湘西著名苗繡品牌“湘西七繡坊非遺工坊”目前在産品與品牌視覺傳達設計中苗繡文化的運用情況,并探究其存在的傳播運營問題。

 

 

陳鯕妃同學在宣講論文

 

論文重點分析了湘西七繡坊非遺工坊的自然形态、人造形态、幾何形态等視覺符号以及品牌的傳達要素等,發現湘西七繡坊非遺工坊的形象定位思路為“先民族後企業”,其産品在視覺傳達設計上偏重于民族價值的展示。但目前湘西七繡坊非遺工坊存在造價高昂、産品型實用性不足等問題。研究認為應當加大持續挖掘苗族服飾文化視覺符号體系的力度,并充分發揮各類平台傳播效果,以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措施。

徐婷在“數字科技與視覺藝術”研究生分論壇宣講了與劉淩西合作完成的論文《從“縫合”到融合:時尚品牌“巴寶莉”的跨文化研究》。研究剖析了時尚品牌“巴寶莉”産品的“東方主義”誤區。該品牌以西方視角解讀東方文化,将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簡單縫合,忽略了中華文化吸引消費者的底層邏輯與其本身的文化底蘊。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品牌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論文以“巴寶莉”為例,分析其在中國的跨文化品牌傳播實踐,闡述國際時尚品牌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傳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提升傳播效果的策略。


 

徐婷同學在宣講論文

 

本次國際學術會議由中國新聞史學會、武漢紡織大學聯合主辦,廈門理工學院影視與傳播學院協辦,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承辦。會議以“創新·融通:數字科技、時尚傳播和時尚産業發展”為主題,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以及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意大利University of Salento(薩倫托大學)等國内外高校專家學者以及研究生參加了會議。(文字、圖片/黃薇、徐婷、劉淩西、陳鯕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