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首屆東盟國家國際傳播論壇”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辦。論壇圍繞加強中國與東盟的人文交流,助力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展開深入研讨。我院7位碩士生應邀參加論壇并交流了研究成果。
我院參會碩士生合影
在平行論壇一,2022級碩士生姚霜分享了和導師張明副教授合作完成的論文《<泰叻報>報道框架下的中國形象及中泰關系發展——以中老泰鐵路報道為例》。研究運用框架理論對《泰叻報》關于中老泰鐵路合作項目的相關報道進行分析,發現泰國雖存疑慮但仍積極推進合作,整體上構建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正面形象。

姚霜在發言
2023級碩士生朱莉巧分享了論文《5W框架下“劉三姐”文化符号面向東盟的傳播現狀及策略研究》。廣西依托獨特地理位置和豐富文化資源,成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劉三姐”作為八桂文化代表,在東盟國家廣泛傳播并取得顯著成效。論文以跨文化傳播的視角,基于拉斯韋爾的“5w”模式,對“劉三姐”文化符号在東盟傳播的現狀及策略進行探究。

朱莉巧在發言
2023級碩士生沈清遠分享了論文《東南亞華文媒體中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倡議——基于〈南洋商報〉2022-2023有關新聞報道的批判性話語分析》。研究分析了《南洋商報》有關報道的話語策略,并結合我國面向東盟國家的國際傳播實踐,提出針對性的傳播策略建議。

沈清遠在發言
2023級碩士生胡倩倩分享了論文《新媒體時代廣西主流媒體面向東盟傳播的價值理念與創新探索》。研究通過分析廣西主流媒體面向東盟傳播的戰略意義與新時代中國對東盟傳播發生的變化,探讨了廣西主流媒體面向東盟傳播的創新實踐。論文提出廣西主流媒體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創新傳播策略,尊重文化多樣性,通過新媒體平台構建立體傳播格局,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深化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胡倩倩在發言
2024級碩士生胡金銘分享了論文《“明體達用”:“全球南方”視域下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我國東盟國際傳播的理論與實踐指導》。研究分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從理論之“體”和實踐之“用”兩個層面、四個維度對我國面向東盟國際傳播實踐的指導作用。

胡金銘在發言
在平行論壇二,2023級碩士生詹偲婕分享了和導師張明副教授合作完成的論文《面向東盟的貧困治理經驗合作傳播研究——基于<曼谷郵報><海峽時報>的中國脫貧議題分析》。研究通過分析《曼谷郵報》與《海峽時報》2015—2023年有關中國貧困治理信息的報道,發現兩報認可中國扶貧實踐,但對減貧成就存疑。研究認為提升中國脫貧經驗對外傳播效果,要加強與東盟國家的合作傳播,完善媒體合作機制,投資并合作有影響力的東盟媒體,共同策劃脫貧主題,制作脫貧微短劇,并利用社交媒體以共情策略傳播個人脫貧故事。

詹偲婕在發言
在平行論壇三,2023級碩士生封晴分享了論文《周邊傳播視阈下廣西邊疆民族文化跨境傳播:以防城港為例》。研究以廣西防城港市為具體案例,分析了廣西邊疆民族文化對外傳播面臨的挑戰與策略。研究認為,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盟的重要門戶,其民族文化資源豐富,承擔着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互鑒的重任。但存在傳播思維固化、内容局限、渠道窄化及傳播針對性不足等問題。研究基于周邊傳播理論提出相應的周邊傳播策略:轉變傳播觀念、深挖文化内涵、構建多元立體的傳播體系、細分受衆實現精準傳播等,促進廣西邊疆民族文化在東盟國家的有效傳播,增強文化認同,促進雙邊關系和諧穩定發展。

封晴在發言
本次論壇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主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東南亞學院(東南亞研究院)共同承辦。
此次論壇主題與我院學科發展方向緊密契合,研究生積極參與并分别展示了相關研究成果,展現了我院面向東盟國際傳播的學術風采與研究潛力。近年來,我院師生圍繞該方向先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9項,出版了《中國網絡遊戲在東盟的國際傳播》等著作,發表了一些列相關論文。
圖:封晴
文:封晴 詹偲婕 朱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