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傑]社會主義新聞實踐和制度的奠基者

2020/04/16 00:12    閱讀:

 社會主義新聞實踐和制度的奠基者——紀念列甯誕辰150周年




 

【内容摘要】列甯是社會主義新聞制度和新聞實踐的奠基者,堅持并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探索共産黨執政後新聞輿論工作規律,創立了社會主義新聞制度,拓展了社會主義新聞實踐範圍。本文分析了列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馬克思主義新聞實踐、馬克思主義新聞制度的創新,總結了列甯新聞思想和新聞實踐的五個特點。研究列甯的新聞思想與實踐,對于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偉大的思想體系和最有生命的“主義”,因為他科學地指明了人類解放自己和實現所有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道路、方法、前景,引導全世界無産階級和人民,為未來的理想社會——共産主義而奮鬥。而在這個奮鬥曆程中,列甯主義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如果說馬克思恩格斯是把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那麼列甯就是把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變成實踐,取得無産階級革命的勝利,在地球上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正是由于這樣一個曆史轉折點,列甯擔負起了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使命,他必須解決新的國家、新的制度、新的革命、新的社會所面臨的新的問題。在新聞輿論領域他也必須這樣做。終生以“新聞記者”為職業身份的列甯,當然更關心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與蘇維埃國家新聞實踐的結合,把一個世界思想家暢想的美好設計轉變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新聞實踐,由天上落到地上。由是,他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探索共産黨執政後新聞輿論工作規律,創立社會主義新聞制度,拓展社會主義新聞實踐範圍,真正成為了社會主義新聞制度和新聞實踐的奠基者。新中國建立後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我國新聞制度和新聞工作模式,基本上緣于列甯主義。所以,研究列甯的新聞思想與實踐,對于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事業,繼往開來的事業。

一、列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創新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主要是在批判舊世界的時候闡發的,對新聞出版的自由相當的渴望,而列甯既有批判舊世界的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也有共産黨掌握政權以後對新聞出版的思考,因而在多方面都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試舉幾例如下:

第一,馬克思強調,意識到的無産階級在他的一切革命活動中都有鮮明的階級性,新聞出版都要為無産者的權益而鬥争。列甯則把這個階級性發展為堅定的黨性,明确提出,黨報應該作為黨的一個組織細胞而存在和活動,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工作,必須發展嚴格的黨性。當黨内有人用馬克思“出版自由”責難時,列甯反擊,現在是黨領導的蘇維埃國家,非黨的“出版自由”口号是錯誤的,黨和人民的出版自由就是最大多數人的出版自由。自此以後,新聞出版的黨性就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原則。

第二,馬克思指出,從普魯士王朝對新聞出版管制的冷酷殘暴的事實中可以看出,掌握了物質生産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掌握了精神生産資料,主導精神生産。勝利後的無産階級也應當這樣。十月革命勝利後,列甯即提出,必須采取實際的步驟“實現把人類的寶貴精神财富和精神生産資料真正變為全體人民所有”的偉大理想。他進而指出,要把資本家用來僞造曆史、欺騙人民、壓迫群衆的印刷廠和報刊社全部沒收,變為人民革命的有力工具,一切精神生産資料歸蘇維埃,一切精神生産活動都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不能允許布爾什維克和蘇維埃的敵人繼續進行反人民的新聞出版活動。這就把馬克思的思想實踐化,成了俄國共産黨的行動指南。

第三,由于環境所限,為避開反動派的書報檢查令而發表作品,馬克思曾就新聞出版策略提出過一些思想,認為在反動政權下不得不采取迂回、曲折、隐晦的表達方式,由此形成了一些新聞出版思想。列甯時代,情況變了。特别是十月革命勝利後,黨内還有人引用馬克思的這些論述,反對刺激資本家階級和敵對陣營。列甯針對這一情況,發表了他的報刊思想。報刊必須公開宣傳我們革命的主張,公開申明我們是要消滅資産階級和私有制的。現在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必須旗幟鮮明地批判一切錯誤的主張,不必遮遮掩掩、含糊其詞。在對國内外敵人的鬥争中,要更加堅定立場、針鋒相對,集中火力,不給他們有機可趁的餘地。這更加突出了馬克思新聞思想的批判性戰鬥性。

二、列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實踐的創新

十月革命勝利後,革命黨變成了執政黨,報刊變成黨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實現了馬克思的一些設想。那麼怎麼去實踐這些思想?這是擺在列甯面前的迫切課題。針對反對派對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教條式的照搬、挑戰蘇維埃新聞出版政策的尖銳鬥争,列甯大刀闊斧地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聞輿論工作的新實踐,為我們奠定了實踐基礎,中國特色新聞實踐從延安時代就貫徹了列甯的思想和方法。擇其要點如下:

第一,不顧反對派遊行抗議,堅決把報刊社、出版社納入黨的領導,建立黨的組織,變為黨的工作機器的組成部分。

第二,建立黨和國家統一的新聞出版領導機構,報刊出版機構設立必須由國家審查批準,重要報刊出版社必須由已經證明是忠于無産階級事業的可靠的共産黨人來主持編輯工作,落實黨對新聞出版事業的領導。

第三,建立完善的集體編審制度和詳盡的工作責任制。列甯具體指導建立編審程序、編審會議、編審資料記錄等規則和制度,對大而化之的領導進行了嚴厲批評。他指出為了新聞的真實、為了人民的聲音和意見得到尊重,必須要有集體編審制和個人負責制來保證,以利追查失職者。

第四,廣泛團結和吸納各類知識分子參加新聞出版工作,以提高質量和書報刊的影響力。他具體對老報人、老出版家、有才華的文人、非黨作家、孟什維克新聞出版者、有學術成果的人……都提出了團結、合作、共事、監督、幫助的要求,使之各盡其能、努力為人民工作,還指出要保護他們特殊要求和才能。這對團結各類知識分子辦報辦刊,恢複蘇維埃國家新聞出版的生機起了極大作用。

第五,對于新聞實踐中的具體方針,列甯都不斷總結完善,許多一直沿用至今,仍在發揮作用。例如,以人民的需要為導向、加大馬克思主義宣傳、加大文化遺産和對外宣傳、報導要抓住主題突出中心、評論要旗幟鮮明有戰鬥力、事實要真實可靠、論述要準确無誤、表達要通俗易懂、說理要深入淺出、批評監督要不留情面等等,是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要求。此外,列甯對版式設計、校對要領、編輯工作方法、撰稿人培養、尊重作者寫作風格、重視群衆來信之類的問題,也都有明确、示範性的要求。他親自動手,從細節上奠定了社會主義新聞實踐的基礎。

三、列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制度的創新

馬克思在批判資産階級新聞制度的同時,也闡發了一些未來社會——社會主義新聞制度的思想,但是他沒有未來“國家”的概念和共産黨執政的實踐,所以不可能提出具體的社會主義新聞制度來。而列甯則不同,社會主義制度在一國的建立,超出了馬克思的設想,需要新的思想指導社會主義制度的設計。所以,他花了巨大的心血論述了《國家與革命》,解決馬克思主義新實踐問題。既然有國家,那麼就有管理體制和制度問題,新聞出版也不例外。于是,列甯親自設計實施了一整套新聞出版制度,前面已經提到過,這裡再簡要歸納幾點:

一是黨的領導和在新聞出版機構建立黨的組織的政治制度,政治家辦報的制度。這在列甯的論述中相當明确、具體。

二是管理新聞出版的法律制度。1917119日,即工農政府成立的當天,人民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通過了蘇維埃國家第一個新聞出版法令,經列甯簽署後于次日公布施行。主要是查封一切反革命的報刊、出版,所有報刊的出版和停刊,必須經蘇維埃政府批準等。1918111日,人民委員會頒布第二個重要法令——關于成立國家出版局的法令,統一規劃、管理報刊、圖書出版具體制度性規定條文,都列入這部法令。在革命勝利之初,相當複雜的條件下,列甯都是親自提議、審閱、宣講新聞出版法令,明确新聞出版必須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他還強調要适時修改完善這些法令,以适應時局的需要。

三是書、報、刊、廣播集體編審制度。規定出版書、報、刊和播發廣播稿的機構,要集體審定發表稿件,指定專人負責,讨論發言記錄要完整,修改稿要完整,以備查考。

四是質量責任制。列甯發現了報刊、圖書質量上存在許多問題,他即指出光有集體審稿制度還不行,必須要加上出版物質量個人責任制。他親自寫信給國家出版局,“要建立個人質量責任制,編輯部要毫無例外地作好下列書面記錄:1.負責審查的領導簽字;2.責任編輯的簽字;3.責任校對、出版者、發行者簽字”。他認為沒有這些制度,空談質量制度沒有用。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列甯在革命勝利之初幾年裡,非常重視并親自制定社會主義新聞出版制度,在馬克思主義新聞史上是創造、奠基階段。我黨在延安時就運用這套制度,一直到現在,這些基本制度還在規範多種媒體的管理和運行。

四、列甯新聞思想和新聞實踐的幾個特點

馬克思、列甯所在時代的新聞媒體主體是書報刊等印刷品。列甯晚年廣播開始傳播,他強調要用辦報刊的那些原則指導廣播事業發展,同樣鮮明地體現他的社會主義新聞思想和新聞實踐的特色。

為了加深認識,在上述三個方面論述的基礎上,我再簡要地概括幾個特點,請大家深入研究,因為在大家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時也都是有了解和認識的,所以不再多講。

一是鮮明的黨性和人民性。馬克思論述了新聞的階級性,而列甯針對無産階級革命在一國勝利的事實和俄國工農兵政權的性質,把階級性具體為黨性和人民性。他不斷在強調黨報是黨的工具,必須堅持純潔的黨性的同時,繼承了馬克思無産階級報刊應當是人民的“耳目”和“喉舌”的思想,強調要為人民代言、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二是堅定的革命性和鬥争性。他批評了那些小資産階級的“革命家”,以為革命勝利了,批判和鬥争要少講一些。他指出,正因為勝利,國際國内的敵人更加瘋狂地進攻我們,會用輿論打垮布爾什維克。所以,我們的報刊要更加猛烈地向敵人開火,揭露他們的陰謀,擦亮人民的眼睛,保持堅定的革命性和鬥争性,這是我們的品格,包括同黨内的錯誤思想作鬥争,這種戰鬥是無窮期的。

三是具體的實踐性和适用性。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不再是無對象的公開宣傳,而是要變成具體時間、地點、條件下的實踐。列甯告誡全黨現在不是空談真理的時候,而要解決怎麼辦、怎麼幹的問題。新聞報刊出版工作也是如此,怎麼把報刊變成為黨和人民掌握的武器。所以,最初幾年,列甯所有思考、研究、指示,都是圍繞把理論變為實踐這個關鍵環節,建立新聞體系、集中管理出版業(包括造紙和印刷廠及報刊發行)、怎麼寫新聞、怎麼編輯、怎麼培養人才、怎麼制定規則等等,都是行動和操作層面上的問題。與馬克思思想論述比較,他的新聞活動都是帶有實踐性和具體性的,這也是中國共産黨“拿來就用”的緣由。

四是獨特的時代性和建設性。前面講到,十月革命後的列甯主義,是人類曆史的轉折點,地球上有了與剝削階級統治不一樣的政權——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蘇維埃,是一個劃時代的階段,一個新制度要在帝國主義包圍中建立起來,這是大的時代特點。另一方面,人民當家作主後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社會主義新國家、新世界,而不隻是過去的批判舊世界、消滅舊制度。由破壞到“建設”是一個大轉變和萬事開頭難的事情。所以可以說,列甯是把馬克思的宏偉設計變為“社會主義高樓大廈”的總工程師,他的劃時代的創造和建設性的新聞思想與實踐特别突出。他甚至因為“隻說不做”而撤消了一些高級幹部的職務,以保證新聞建設性的工作不出問題。

五是高度的法制性和制度性。面對輿論的混亂和反對派遊行要求獲得“辦報辦刊自由權”的抗議,他甚至呼籲,要學習“資産階級政權”的一些辦法,加快制定新聞出版法令、加快完善黨的新聞出版制度。十月革命勝利後頭三年,他就親自起草、寫信委托、主持人民委員會審議、簽署了多件新聞出版法令,動用國家機器,迅速改變了輿論局面。法令制度執行中,他又親自回答社會性的問題,比如有人提出“太嚴了”,他答複這是特殊時期,不得不為之,以後還要及時修訂,局面好轉後就要把重點放在保障人民權利方面,保障所有人民作家、記者的作品有權發表。在制度建設上他親自起草修改、批示有關方面加快完善制度,在黨内造成既有暢所欲言、又有集中意志的好風氣。他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法律和制度在新聞出版建設上的支撐性作用。他的這些思想和實踐,影響了後來的所有社會主義國家。

今天,我們中國特色的新聞理論和實踐正在深入發展,列甯所沒有見過的電視、互聯網、數字媒體和人們手中都有的手機等數字傳播工具,改變了整個新聞傳播的格局,輿論複雜多變、主體形式多樣,成為習近平同志總結的“四全媒體”時代。這個時代又有這個時代的問題和新聞學研究課題,對列甯主義有争議也是正常的。但是,在無産階級革命導師列甯逝世150周年之際,召開專題學術研讨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認識社會主義新聞實踐的起點以及他所創造性的貢獻,對于我們中國共産黨這個以列甯主義為藍本建立社會主義新聞體系的執政黨來說,不忘來路更有利于我們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的理論體系、實踐體系、制度體系、教育體系和教學體系。

在特殊的全民抗疫時期召開這個學術讨論會實屬不易,我祝願研讨會圓滿成功,祝願學者們、學子們身體健康、學術有進、學業有成,共同為中國特色新聞學的發展作出新貢獻。



【作者簡介】

  柳斌傑,教授、博士生導師、高級經濟師。1968年參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81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外研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曾長期在冶金部白銀有色金屬公司和共青團中央工作。90年代先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兼秘書長,省政府辦公廳黨組書記,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2002年後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署長、黨組書記,國家版權局局長。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從政之餘長期堅持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出版了十多部著作和三千多篇學術文章,培養了三十多位博士生。現任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科學研究院院長。主要學術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比較政治學,文化創意産業,新聞傳播學,編輯出版學,全媒體管理學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