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保衛]論列甯報刊活動和新聞思想的曆史貢獻

2020/04/15 23:30    閱讀:

論列甯報刊活動和新聞思想的曆史貢獻


【内容摘要】論文指出列甯的報刊活動為其革命活動提供了思想武器,為其新聞思想奠定了實踐基礎,同時豐富了無産階級政黨報刊的辦報經驗,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宏偉基業,在世界無産階級新聞事業發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列甯的新聞思想在為列甯主義科學體系增添理論成果,繼承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新聞思想,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入蘇聯共産黨人新聞觀階段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

 


在列甯波瀾壯闊的戰鬥一生中,報刊作為一種銳利的思想武器始終與其革命活動相伴随。他一生創辦、主編和參與編輯的革命報刊多達30餘家。正是波瀾起伏、艱苦卓絕的革命活動為他的報刊活動提供了廣闊的政治舞台,而豐富多彩、有聲有色的報刊活動則為他的革命活動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而列甯在運用黨的報刊指導創建集中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發動人民群衆開展革命鬥争、武裝奪取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豐富實踐中,形成其獨特的新聞思想,為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出了曆史性貢獻。

一、列甯報刊活動的曆史貢獻

(一)為其革命活動開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革命”與“辦報”,“辦報”與“革命”,在列甯的心目中是相依相存,不可分離的。要革命,必須辦報,而辦報,是為了革命,這是列甯報刊活動所遵循的邏輯。列甯在其一生革命生涯中總是在不停地辦報,辦報,辦報!他創辦和編輯出版的報刊多達30餘家,在世界無産階級革命領袖中數量位居前列。

1892年由薩馬拉來到彼得堡時,列甯首先想到的是要通過報刊來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革命,宣傳建黨主張,他提出無産階級革命派應當建立自己的輿論陣地,揭露和批判經濟派的機會主義觀點,從思想上和政治上用馬克思主義教育工人群衆,推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學生運動的發展。

鑒于俄國工人階級政黨在1898年成立時由于沒有制定黨綱和黨章,而會上選出的中央領導機構受到嚴重破壞,黨内部思想分離,組織渙散,處于嚴重無組織狀态時,列甯想到必須盡快組建一個思想上和組織上高度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而要建立這樣一個政黨,首先要把創辦一個“全俄政治性機關報”,作為“第一個實際步驟”[1]。于是他謀劃并制定了以創辦機關報為中心的建黨計劃。他于1900年創辦的《火星報》為在思想上統一全黨認識,組織上建設一個集中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做了大量細緻有效的工作,為建黨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成為建黨工作中的“思想中心”。

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以後,黨内出現新的分裂,《火星報》被孟什維克所控制,成為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派别報紙時,列甯提出必須把創辦新的黨的機關報作為首要任務,以此來擺脫黨内危機,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為此他再三強調,當前黨的任務。首先要做的就是“創辦機關報,機關報,還是機關報。”

在此後直到十月革命爆發的十幾年時間裡,列甯先後創辦和編輯出版了《前進報》《無産者報》《新生活報》和《真理報》等一系列黨報黨刊,總數多達二十餘家,為宣傳布爾什維克黨的政治綱領、思想路線和行動策略,為十月革命的最後勝利大造輿論,做出了重大的曆史性貢獻。

十月革命建立了無産階級政權和社會主義國家之後,列甯緻力于創建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并适時提出了在蘇維埃國家進入新的曆史時期,新聞工作要實行工作重心轉移,要使報紙成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工具”。

(二)為其新聞思想形成奠定了實踐基礎

列甯在指導黨的報刊服務于黨的革命事業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如何通過創辦政治性機關報,建立一個集中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如何通過黨報黨刊宣傳革命、動員群衆,組織和發動人民武裝起義,如何為穩定形勢,促進國家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服務,并由此對無産階級政黨報刊的性質功能、使命任務、工作原則和行動策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提出了明确要求,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新聞思想。因此可以說,列甯的報刊活動為其新聞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實踐基礎。

例如,他在《火星報》時期提出的“報紙的作用不限于傳播思想,進行政治教育和吸引政治同盟軍。報紙不僅是集體的宣傳員和集體的鼓動員,而且是集體的組織者”[2]的著名論斷,就是他基于當時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對黨報功能任務的一種表述。

1905年他發表在《新生活報》上的《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一文對黨報黨性原則的系統論述,正是基于1905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公開活動,《新生活報》公開出版之後,黨和黨的出版物所面臨的形勢任務基礎之上。

而十月革命後,他領導黨和蘇維埃報刊實現工作重心戰略轉移和強調要做好社會主義經濟宣傳的實踐,為他思考和提出社會主義條件下,黨的報刊工作如何及時轉變工作思路、思維方式、行動策略,做好經濟宣傳,這些涉及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特點和規律的新聞思想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三)豐富了無産階級政黨報刊的辦報經驗

列甯在長期領導黨的報刊工作過程中,依據黨的綱領路線、思想主張、政治原則對黨報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并在不斷總結提煉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辦報主張、經驗和傳統,包括要辦政治機關報,要堅持黨性原則,要實行群衆辦報,要确保新聞真實等。

●要辦政治機關報。列甯在《火星報》時期明确提出了要辦政治機關報的主張。在列甯看來,唯有辦政治機關報才能領導群衆開展真正的政治運動,才能最終實現黨的目标和任務。

●要堅持黨性原則。黨報要堅持黨性原則,是列甯新聞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觀點。1905年,他在《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一文中,不但首先使用了“出版物黨性原則”這個概念,而且對出版物的黨性原則作了全面、系統的闡釋和論述,形成了他有關“出版物黨性”問題的系統理論觀點。這是列甯在長期黨報實踐中形成的辦報經驗,也是他創立的黨報的辦報傳統。這些經驗和傳統成為後來世界無産階級黨報共同遵循的重要原則。

●要實行群衆辦報。列甯把依靠人民群衆,實行群衆辦報看作是加強報刊群衆性,密切報刊與群衆關系的重要環節和有效手段,看作是工農群衆階級意識和革命熱情增強的一種體現。在列甯指導下,布爾什維克黨把建設工農通訊員隊伍列入黨的議事日程,使得依靠群衆,實行群衆辦報成為俄國黨和蘇維埃報刊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和優良傳統,也為世界各國無産階級黨報黨刊樹立了榜樣。

●要确保新聞真實。列甯把維護新聞真實作為黨報工作的一條重要原則。他說:“決不要撒謊,我們的力量在于說真話”。他認為,無産階級應當相信真理,堅持真理,而不應當害怕真理。正是靠着真實的報道,靠着堅持真理的精神,靠着與人民群衆的密切聯系,列甯領導下的黨報黨刊無論在鬥争年代,還是在建設時期都赢得了群衆的信賴,得到了群衆的支持。

(四)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宏偉基業

十月革命勝利後,黨和蘇維埃國家的新聞工作如何适應形勢變化的需要作出調整,如何建立起嶄新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列甯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列甯指導蘇維埃政權建立起了以黨的機關報為主體,包括政府、群團和專業報刊在内的社會主義新聞傳播體系,并指導創辦了專門的經濟類報紙《經濟生活報》,為社會主義經濟宣傳積累了豐富經驗。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列甯一生都沒有脫離報刊工作,并且娴熟地運用報刊指導革命、鬥争和工作,稱得上是一個傑出的報刊活動家。他作為俄國黨和蘇維埃報刊的創辦者和領導者,開創了無産階級報刊的工作傳統,創造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宏偉基業。同時,他又是一個卓越的新聞記者。他以其敏銳的思想、深刻的洞察力、出色的寫作才能和娴熟的編排技巧,在世界新聞業同行中堪稱楷模。

二、列甯新聞思想的曆史貢獻

(一)為列甯主義科學體系增添了理論成果

  列甯新聞思想的形成與列甯主義科學理論的形成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這一方面體現在列甯始終運用其科學理論指導無産階級報刊為創建集中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發動人民群衆開展革命鬥争、武裝奪取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服務,這些都是使列甯主義基本理論運用于實踐,并接受實踐經驗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列甯的一系列科學理論大都是通過報刊宣傳為廣大黨員和工人群衆所認知,所接受,所掌握,成為他們從事無産階級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的。

  因此,我們研究列甯的新聞思想,要将其置于列甯在帝國主義和無産階級革命這一新的時代背景下,為了實現其政治目标,創造其科學理論,完成其曆史使命,對無産階級新聞工作的性質功能、職責使命、行動原則、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新聞理論與實踐問題所作的思考和總結。換言之,列甯的新聞思想是列甯主義整個科學體系中不可分割和不能缺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繼承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新聞思想

列甯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基礎上,根據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在運用黨報宣傳和服務黨的綱領路線、策略主張與中心工作的豐富實踐中作了創新和發展,從而使得馬克思恩格斯的新聞思想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能夠激發出理論活力,更加符合現時代的需要。

例如,“創辦政治機關報”就是列甯根據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實際鬥争需要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這一提法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來的,1879年他在《緻倍倍爾》的信中談到:“黨需要的首先是一個政治性機關報。”列甯在創辦《火星報》時期多次提到要創辦“黨報”“黨的機關報”和“全黨機關報”。19015月,他在給《火星報》寫的《從何着手》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創辦政治機關報”的主張,成為他新聞思想中的一個核心觀點。後來由這一觀點又引申出了黨報要成為“集體的宣傳員、鼓動員和組織者”,以及黨報要堅持黨性原則等一系列重要觀點。

列甯認為,一張政治機關報,其作用不應該僅限于傳播思想、進行政治教育和吸引政治同盟軍,而是要成為黨組織這個大集體的“宣傳員、鼓動員和組織者”。正是這一觀點的提出,使得對無産階級黨報功能作用和使命任務的認識,有了更加形象、全面的表述。

1905年,列甯針對當時黨内一些人背離黨的政治立場和思想觀點,在黨的出版物上公開發表“宣傳反黨觀點”的文章,采取與黨組織相對立立場的做法,在《新生活報》上發表《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一文,強調出版物應當成為“黨的出版物”“報紙應當成為各個黨組織的機關報”,一切“無黨性”的現象都是不允許的。列甯明确而又堅定地反對那些背棄黨的立場的人,就是要從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純潔黨的隊伍,确保黨報黨刊這塊政治陣地不偏離政治方向。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使用過“報刊黨性”這一概念,列甯根據自己的辦報實踐對黨報黨性原則所作的理論概括,是對馬克思恩格斯新聞思想的創新和發展。   

(三)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入到蘇聯共産黨人新聞觀階段

列甯新聞思想的形成,使得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得以充實發展,實現了蘇俄化過程,進入到蘇聯共産黨人新聞觀階段。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鮮明的時代性,這主要體現在它的創新品質、鬥争精神和建設意識上。             

“創新品質”,指的是列甯的新聞思想始終體現出一種在堅持馬克思恩格斯新聞思想基礎上不斷創新的基本品質。如前所述,列甯提出要“創辦政治機關報”是創新;提出“黨報要成為集體的宣傳員、鼓動員和組織者”是創新;提出“出版物的黨性”概念是創新;通過組建黨報代辦員網來發揮黨報作為“組織者”的作用也是創新;至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後領導黨和蘇維埃報刊實現工作重心戰略轉移,強化社會主義經濟宣傳更是一種全新的實踐和理論。可以說沒有創新就沒有列甯主義,也就沒有“列甯新聞思想”。

“鬥争精神”,指的是列甯的新聞思想始終貫穿着一種黨報工作要堅持“不懈鬥争”的精神品質。列甯的一生始終處在發動無産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反動統治,建立無産階級專政國家的激烈鬥争之中。“鬥争”既是他革命活動的主調,也是他報刊活動的主調。他要領導黨報揭露沙皇政府的專制制度,揭露孟什維克的叛賣行為,批判黨内的錯誤思潮,清除黨報工作人員中的“無黨性”意識,批評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後黨内的腐敗現象,以及社會上和群衆中存在的消極落後思想等等,這些都離不開“鬥争精神”。列甯認為黨報作為黨的“思想武器”,應該以不懈的“鬥争精神”來揭露階級敵人,清除錯誤思想,抵制落後意識,消除社會惡習。他領導的報刊毫不留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一切反動派,孜孜不倦地批判錯誤思想和落後意識,堅持不懈地同各種社會惡習和腐敗行為作鬥争,充分地體現出了這種鬥争精神,反映出他報刊活動的獨特風格,也成為他新聞思想的鮮明特征。

“建設意識”,指的是列甯的新聞思想始終表現出一種黨報工作要為“建設黨”和“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服務的理論品質。在列甯的新聞思想中,“鬥争”是主調,但“鬥争”隻是一種手段,最終的目标是為了“建設”。他要建設一個集中統一的、獨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要建設一個人們所向往的,沒有剝削,沒有壓迫,自由平等的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他的人生追求、革命追求,也是他的報刊活動的追求。列甯創辦《火星報》是為了引導黨員和進步群衆了解要建設的黨是一個什麼樣的黨,要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應該怎樣去為建設這樣一個黨努力工作。他把報紙比作“腳手架”,把準備建設的黨比作是将要建設的“建築物”,把黨員比作是“建築工人”,大家都要為建黨添磚加瓦,做好工作。在列甯的領導下,《火星報》出色地發揮了“集體的宣傳員、鼓動員和組織者”的作用,為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十月革命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後,列甯新聞思想中的“建設意識”表現得更加明顯。蘇維埃政權一建立,列甯立即領導了徹底改造舊制度留下來的新聞出版事業,發展原先的黨和蘇維埃報刊,創辦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工作。這期間他先後簽署了一系列政府法令,主持通過了關于報刊工作的許多決議,從物質上和政治上為黨和蘇維埃報刊的鞏固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迅速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

後來,随着新政權下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由革命鬥争向經濟建設的戰略轉移,列甯提出要使報紙刊物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工具”,為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發展指出明确方向。除了以“建設者”的姿态領導創建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指導黨和蘇維埃報刊實現工作重心戰略轉移之外,列甯還通過指導黨報黨刊,特别是以《經濟生活報》為代表的經濟類報刊的工作實踐,開辟了一條創辦社會主義經濟報刊,做好社會主義經濟宣傳的新路徑,這是馬克思恩格斯新聞思想中所沒有的全新内容。

正是通過這一系列工作,以及在推進這一系列工作的過程中所總結提煉出的新聞思想,列甯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推進到了蘇聯共産黨人新聞觀階段,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蘇俄化,這是他在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方面的獨特曆史貢獻。

 

注釋:
[1]《列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7頁。

[2]《列甯全集》第5卷第8頁,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作者簡介】

鄭保衛,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站院長、廣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與實踐基地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聞學科首席專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學部副秘書長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聞學科組專家;中宣部、教育部和國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項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首席專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全國統編教材《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主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著有《馬克思恩格斯報刊活動與新聞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論著導讀》等,主編有《中國共産黨新聞思想史》《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等。

 




關閉